出处
《理论学刊》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0期62-63,共2页
Theory Journal
参考文献2
-
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被引量:790
-
2.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被引量:2082
共引文献2493
-
1张士昌.社会发展动力的多元性思考[J].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49(2):12-14.
-
2李松玉.制度权威和个人权威[J].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49(3):121-124. 被引量:9
-
3苏志宏.议会道路与晚年恩格斯[J].社会主义研究,2004(4):3-5.
-
4李丹.社会主义与全球化和反全球化的关系[J].社会主义研究,2004(4):15-18.
-
5周茜蓉.创造生活:马克思哲学变革的实质[J].江西社会科学,2004,24(7):78-81. 被引量:1
-
6徐永军.政治制度正义、属性与当代中国政治发展[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31(4):14-17. 被引量:6
-
7李知恕.论马克思主义的人的全面发展观[J].理论与改革,2002(3):32-35. 被引量:5
-
8王炎炯.马克思主义是发展着的理论——《共产党宣言》的启示[J].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20(5):10-14.
-
9孟源.高校教学管理中的主体性原则及其实现[J].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44(5):156-158. 被引量:6
-
10李明.社会主义政治文明:马克思主义政治学理论的新发展[J].开封大学学报,2004,18(3):5-8. 被引量:1
同被引文献22
-
1李凤兰.中西思维方式差异对汉英语篇模式的影响[J].时代文学,2009(10):100-101. 被引量:1
-
2胡一.跨文化视野中的中西方价值观比较[J].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学报,2012(9):90-93. 被引量:3
-
3刘礼进.英汉篇章结构模式对比研究[J].现代外语,1999,22(4):410-419. 被引量:30
-
4张增健.从“戴着脚镣跳舞”谈起——浅议英汉翻译中的词句处理[J].中国翻译,1998(1):18-21. 被引量:15
-
5连淑能.论中西思维方式[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2(2):40-46. 被引量:910
-
6戴健林,莫雷.提纲策略对写作成绩影响的实验研究[J].心理科学,2002,25(2):167-169. 被引量:9
-
7张同乐.中西文化差异与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24(6):75-77. 被引量:9
-
8骆越虹.中西思维模式与语篇结构的对比研究[J].中国矿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10(1):138-141. 被引量:3
-
9董芳.论中西方思维差异在自我理念及话语类型方面的体现[J].理论观察,2008(5):156-157. 被引量:2
-
10刘小平.英汉语语篇思维模式对比与语篇教学探略[J].科教文汇,2009(8):155-155. 被引量:2
-
1卢秋田.趣话中西思维方式[J].刊授党校,2009(6):46-47. 被引量:1
-
2陶美丽.中国龙和泰国象的象征意义比较[J].科技经济导刊,2016(28):136-138. 被引量:1
-
3中国美术观(一)[J].美术观察,2010(1):5-5.
-
4杨耀.从几部中外电影看中西思维方式的差异[J].电影文学,2014(19):80-81. 被引量:4
-
5张军平.从文化发展轨迹看中西思维差异[J].河南社会科学,2010,18(2):142-144. 被引量:2
-
6徐丽.论文化转型及新文化的价值取向[J].社科纵横,1996,11(2):47-49.
-
7耿乃凡.文化产业在满足精神文化需求、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中的地位和作用[J].视听界,2010(5):39-44.
-
8齐英艳,李建国.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与人的全面发展[J].学术探索,2007(6):16-19. 被引量:3
-
9吴少雄.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提升中华文化软实力[J].揭阳论丛,2011(1):26-28.
-
10敬南菲.仁者和知者:中西思维方式差异探源[J].社科纵横,2007,22(4):124-125. 被引量: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