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中国边疆史地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137-146,共10页
China's Borderland History and Geography Studies
参考文献18
-
1刘子敏.关于“辽东”的考辨[J].中国边疆史地研究,1996,6(1):80-87. 被引量:17
-
2《北方文物》2001年1~4期总目录[J].北方文物,2001(4):111-112. 被引量:3
-
3刘子敏,逸夫.“崔氏乐浪”考辨[J].北方文物,2001(2):79-82. 被引量:9
-
4孙进己..东北历史地理 第1卷 先秦-东汉民族与建置的分布[M].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89:416.
-
5刘子敏.战国秦汉时期辽东郡东部边界考[J].社会科学战线,1996(5):132-139. 被引量:19
-
6张博泉著..东北地方史稿[M].长春:吉林大学出版社,1985:466.
-
7《黑龙江民族丛刊》2004年总目录[J].黑龙江民族丛刊,2004(6):123-128. 被引量:1
-
8宋斌.简论青海利用外资战略[J].青海师专学报,1999,19(1):79-80. 被引量:1
-
9李健才.关于汉代辽东、乐浪两郡地理位置问题的探讨[J].社会科学战线,1993(1):219-224. 被引量:3
-
10彭谦.浅论民族素质[J].黑龙江民族丛刊,1995(4):22-25. 被引量:1
二级参考文献14
-
1刘子敏.朱蒙之死新探——兼说高句丽迁都“国内”[J].北方文物,2002(4):48-52. 被引量:19
-
2古兵.吉林輯安历年出土的古代錢币[J].考古,1964(2):83-85. 被引量:12
-
3张博泉.汉玄菟郡考[J].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1980,20(6):69-76. 被引量:7
-
4李文信.中国北部长城沿革考(上)[J].社会科学辑刊,1979(1):144-153. 被引量:26
-
5刘子敏,金荣国.《山海经》貊国考[J].北方文物,1995(4):53-55. 被引量:16
-
6刘子敏.先秦时期的古朝鲜未曾使用过青铜铸币[J].东疆学刊,1994,11(2):55-58. 被引量:8
-
7刘子敏.战国秦汉时期辽东郡东部边界考[J].社会科学战线,1996(5):132-139. 被引量:19
-
8顾铭学,南昌龙.战国时期燕朝关系的再探讨[J].社会科学战线,1990(1):192-198. 被引量:13
-
9张博泉.真番郡考[J].北方文物,1985(4):60-66. 被引量:4
-
10李殿福.东北境内燕、秦长城考[J].北方文物,1982(1):59-62. 被引量:18
共引文献53
-
1王欣媛.高句丽建国史事考察[J].玉林师范学院学报,2023,44(6):21-26.
-
2李明浩.从朝鲜出土的汉印、晋印看古代濊人及其政治设置[J].古籍整理研究学刊,2020(6):95-102. 被引量:1
-
3刘子敏.战国秦汉时期辽东郡东部边界考[J].社会科学战线,1996(5):132-139. 被引量:19
-
4苗威.箕氏朝鲜同周边国、族的关系[J].东北史地,2008(3):36-40. 被引量:1
-
5萧景全.辽东地区燕秦汉长城障塞的考古学考察研究[J].北方文物,2000(3):78-83. 被引量:13
-
6费驰.对中韩学者关于高句丽遗民问题的比较研究——兼与韩国学者金玄淑商榷“高句丽遗民的自我意识”问题[J].长春师范学院学报,2005,24(1):46-50. 被引量:3
-
7刘子敏.也谈古朝鲜研究的几个问题——与都兴智先生商榷[J].史学集刊,2005(4):90-95. 被引量:8
-
8苗威.朝鲜县的初址及变迁考[J].北方文物,2005(4):79-84. 被引量:2
-
9张树英.企业学习观的理性思考[J].中国职工教育,2006(2):40-40.
-
10祁美琴.关于十年来“汉化”及其相关问题研究的考察[J].西域研究,2006(2):103-113. 被引量:8
-
1刘子敏,逸夫.“崔氏乐浪”考辨[J].北方文物,2001(2):79-82. 被引量:9
-
2李南珪,赵志文.朝鲜半岛初期铁器文化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以地域性为中心[J].华夏考古,1996(1):97-112. 被引量:2
-
3张耀曾.我国行政区划的演变[J].地理教育,1991(4):2-4.
-
4金元龙,陈平.乐浪郡的文化[J].历史与考古信息,2000(1):83-87.
-
5都兴智.关于古朝鲜研究的几个问题[J].史学集刊,2004(2):74-78. 被引量:1
-
6张洁.渤海国货币探讨[J].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25(6):90-93.
-
7梁丰.吐谷浑佛教考[J].中国历史文物,2002(5):69-74. 被引量:1
-
8李健才.评汉代乐浪郡在今辽河以西说[J].中国边疆史地研究,2001,11(1):67-74. 被引量:1
-
9苗威.乐浪郡与“三韩”[J].东北史地,2004(6):33-40.
-
10张博泉.高句丽社会性质研究[J].黑龙江社会科学,1997(4):57-62. 被引量: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