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cqvip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下来”的句法、语义特点探析
被引量:
13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下来”的句法、语文特点比较复杂。句法上,它呈现出从表示“位移”的动词到标记的连续统状态;语义上,它可以表示“位移”、“延续”、“状态的获得”等意义。笔者试图从认识角度对这些问题作出解释。
作者
卢英顺
机构地区
复旦大学中文系
出处
《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6年第5期30-34,共5页
Journal of Ningxia University(Humanities & Social Sciences Edition)
关键词
趋向动词
“下来”
认知
结构隐喻
语法化
分类号
H043 [语言文字—语言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8
共引文献
94
同被引文献
67
引证文献
13
二级引证文献
34
参考文献
8
1
刘月华主编..趋向补语通释[M].北京: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出版社,1998:704.
2
吕叔湘.现代汉语八百词[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4..
被引量:69
3
杉村博文.
试论趋向补语“.下”“.下来”“.下去”的引申用法[J]
.语言教学与研究,1983(4):102-116.
被引量:28
4
LANGACKER, R. W. Foundations of Cognitive Grammar[ M ]. vol. 1. Stanford : 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 1987.
被引量:1
5
HEINE, B. , U. CLAUDI & F. HUnnemeyer. Grammaticalization : A Conceptual Framework [ M ]. Chicago: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1991:156 - 158.
被引量:1
6
LAKOFF, G. & MARK JOHNSON. Metaphors We Live By [ M ]. Chicago: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1980.
被引量:1
7
刘月华.表示状态意义的“起来”与“下来”比较[C]∥汉语语法论集.北京:现代出版社,1989:87
被引量:1
8
卢英顺.“下去”的句法、语义特点探析[C]//语法研究和探索,北京:商务印书馆,2002(11).
被引量:1
共引文献
94
1
郑盼盼.
日语“てくる·ていく”和中文“下来·下去”的对比考察——以“持续义”为焦点[J]
.日语教育与日本学,2021(1):59-70.
2
郭晓麟.
趋向补语教学知识框架与编写思路[J]
.对外汉语研究,2021(2):71-82.
3
杨德峰.
“动+趋+了”和“动+了+趋”补议[J]
.中国语文,2001(4):329-334.
被引量:10
4
覃远雄.
试析“A+趋向补语”格式[J]
.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3,16(3):57-61.
被引量:1
5
居红.
汉语趋向动词及动趋短语的语义和语法特点[J]
.世界汉语教学,1992,6(4):276-282.
被引量:22
6
杨德峰.
用于将来的“动+了+趋”初探[J]
.语言研究,2002,22(2):78-84.
被引量:6
7
马清华.
语义共振:突变式吸收的意义条件[J]
.汉语学习,2004(5):15-19.
被引量:7
8
周磊.
乌鲁木齐话“给”字句研究[J]
.方言,2002,24(1):16-23.
被引量:29
9
石毓智.
论语言的基本语序对其语法系统的影响——兼论现代汉语句子组织信息的原则形成的历史动因[J]
.外国语,2002,25(1):17-27.
被引量:35
10
金桂桃.
动量词“和”的产生、发展与演变[J]
.北方论丛,2005(6):77-80.
被引量:2
同被引文献
67
1
杨德峰.
日语母语学习者趋向补语习得情况分析——基于汉语中介语语料库的研究[J]
.暨南大学华文学院学报,2004(3):23-35.
被引量:33
2
卢英顺.
把字句的配价及相关问题[J]
.语言科学,2003,2(2):37-45.
被引量:12
3
祝东平,祝郝.
从汉语时间感知模式看与时间相关的“下来/去”[J]
.南开语言学刊,2011(1):95-102.
被引量:1
4
张国宪.
延续性形容词的续段结构及其体表现[J]
.中国语文,1999(6):403-414.
被引量:28
5
程工.
Chomsky最简方案形成的理论动因[J]
.外语教学与研究,1998,30(1):3-9.
被引量:26
6
沈孟璎.
汉语新的词缀化倾向[J]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1986(4):93-99.
被引量:78
7
马庆株.
“V来/去”与现代汉语动词的主观范畴[J]
.语文研究,1997(3):17-23.
被引量:53
8
鲁健骥.
外国人学汉语的语法偏误分析[J]
.语言教学与研究,1994(1):49-64.
被引量:271
9
陈昌来.
动后趋向动词性质研究述评[J]
.汉语学习,1994(2):41-43.
被引量:17
10
钱旭菁.
日本留学生汉语趋向补语的习得顺序[J]
.世界汉语教学,1997,11(1):95-102.
被引量:43
引证文献
13
1
郭晓麟.
趋向补语教学知识框架与编写思路[J]
.对外汉语研究,2021(2):71-82.
2
童小娥.
从认知表征看补语“下来”、“下去”的不对称[J]
.湖南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32(4):113-116.
被引量:3
3
卢英顺.
关于认知图景的几个问题[J]
.语言科学,2008,7(6):659-665.
被引量:18
4
金慧莲.
从认知角度看复合动词「~こむ」的句法及语义特点——与汉语趋向动词“~进”比较[J]
.日语学习与研究,2009(3):59-65.
被引量:3
5
童小娥.
从事件的角度看补语“上来”和“下来”的对称与不对称[J]
.世界汉语教学,2009,23(4):495-507.
被引量:6
6
符晓妍.
从认知图景角度探讨新兴类词缀的产生机制[J]
.现代语文(下旬.语言研究),2012(6):35-36.
7
卫斓.
汉语趋向补语构式“动词+下来”分析[J]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40(3):108-112.
8
丁刃.
意象图示视角下的“下来”语义研究[J]
.开封教育学院学报,2016,36(11):77-79.
被引量:1
9
刘汉武,丁崇明.
汉语延续体标记“下来”“下去”在越南语中的对应形式[J]
.国际汉语学报,2018,9(1):96-110.
10
朱京津.
过程范畴框架下“V下来”语义习得研究[J]
.汉语学习,2020(5):88-95.
被引量:2
二级引证文献
34
1
张宝.
认知图景的层次与上位制作义动词[J]
.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22,44(6):55-64.
2
卢英顺.
新句式观与对外汉语动词教学[J]
.对外汉语研究,2020(2):103-113.
被引量:1
3
杨旭.
"吃饱饭/喝醉酒"类结构的分布与生成[J]
.语言研究集刊,2021(2):102-115.
4
李劲荣,于赛男.
汉语存在句的构成理据——兼论存在与隐现之区别[J]
.语言研究集刊,2021(2):17-33.
5
童小娥.
从事件的角度看补语“上来”和“下来”的对称与不对称[J]
.世界汉语教学,2009,23(4):495-507.
被引量:6
6
张莹.
复合动词「~こむ」的习得研究[J]
.神州,2012(11):150-151.
7
符晓妍.
从认知图景角度探讨新兴类词缀的产生机制[J]
.现代语文(下旬.语言研究),2012(6):35-36.
8
徐媛媛.
交际法与趋向补语教学——以趋向补语“起来、下来”的教学为例[J]
.新疆职业教育研究,2014,5(1):24-28.
9
卢英顺.
语义成分在句法结构上的映射——以“捆扎”类动词为例[J]
.汉语学习,2014(5):3-10.
被引量:4
10
谢淑媛.
日语复合动词「~込む」的语义分析[J]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6):125-127.
1
吴汉周.
汉英动物词语的文化内涵及其翻译策略[J]
.钦州学院学报,2008,23(5):102-105.
2
李菊.
从认识角度看爱情隐喻和友情隐喻[J]
.剑南文学(经典阅读)(上),2012(6):357-357.
3
徐雯雯.
网络语言与报刊语言词汇特点比较[J]
.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2009(3):37-38.
被引量:1
4
桂灿昆.
汉英两个语音系统的主要特点比较[J]
.现代外语,1978,1(1):44-50.
被引量:76
5
罗丽明.
英汉两种语言的句法特点比较[J]
.辽宁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3):100-100.
被引量:1
6
夏玉鑫,王晨钟.
汉英文字发音特点比较[J]
.希望月报(上),2007(6):39-39.
7
何青霞.
河北藁城方言的语音特点[J]
.承德民族师专学报,2006,26(1):28-29.
被引量:1
8
潘琴.
浅析语法分析在英语长句翻译中的作用[J]
.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2016(2):50-51.
被引量:2
9
王琛.
语用学界定对比分析[J]
.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16,32(10):360-361.
10
戴茗柯.
英汉习语语言、文化特点比较[J]
.黑龙江科技信息,2007(04S):150-150.
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6年 第5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