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东亚海域交流与日本传统文化的形成——以宁波为焦点开创跨学科研究”科研项目综述
被引量:3
出处
《中国史研究动态》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8期24-28,共5页
Trends of Recent Researches on The History of China
同被引文献72
-
1熊月之,张生.中国城市史研究综述(1986-2006)[J].史林,2008(1):21-35. 被引量:22
-
2陈国灿.中国早期城市化的历史透视——以江南地区为中心的考察[J].湖南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29(6):7-12. 被引量:12
-
3黄宽重.海峡两岸宋史研究动向[J].历史研究,1993(3):137-152. 被引量:3
-
4姜伯勤.从判文看唐代市籍制的终结[J].历史研究,1990(3):17-28. 被引量:28
-
5范邦瑾.唐代蕃坊考略[J].历史研究,1990(4):149-154. 被引量:11
-
6吴晓亮.略论宋代城市消费[J].思想战线,1999,25(5):99-104. 被引量:18
-
7杨果.宋代的鄂州南草市──江汉平原市镇的个案分析[J].江汉论坛,1999(12):80-84. 被引量:7
-
8朱士光.汉唐长安城兴衰对黄土高原地区社会经济环境的影响[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8,27(1):77-82. 被引量:7
-
9冷辑林,乐文华.论两宋都城的饮食市场[J].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97,28(1):111-116. 被引量:2
-
10漆侠.宋代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及其在中国古代经济发展过程中的地位[J].中国经济史研究,1986(1):29-52. 被引量:48
二级引证文献18
-
1陈涛.唐宋城市史研究再思考[J].史学理论与史学史学刊,2021(1):269-279.
-
2姚永辉.城市史视野下的南宋临安研究(1920—2013)[J].史林,2014(5):169-178. 被引量:4
-
3张呈忠.宋代社会福利史研究的整体回顾与理论反思——以“蔡京悖论”为中心的讨论[J].史林,2015(6):204-215. 被引量:3
-
4梁建国.北宋东京的人口分布与空间利用[J].中国经济史研究,2016(6):143-155. 被引量:9
-
5岳东.北宋东京布局概貌的由来[J].黄河科技大学学报,2017,19(2):67-83. 被引量:2
-
6秦婕.新时期背景下提升文化软实力路径研究[J].智库时代,2019(19):251-251.
-
7李华瑞.近二十年来宋史研究的特点与趋势[J].社会科学战线,2020(6):117-125. 被引量:7
-
8王银娟.宋代市、镇的起源与发展研究[J].今古文创,2021(18):63-64.
-
9林广臻,林广思,黎淑翎.南宋赵汝愚营治福州西湖的公共营造与管治分析[J].广东园林,2021,43(6):32-36.
-
10张天虹.伊懋可“中古经济革命”论的价值与局限再认识[J].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28(5):138-150.
-
1胡智慧.2002年日本文部科学省科研经费预算概要[J].科技政策与发展战略,2002(11):10-13.
-
2在“创新竞争”的跑道上加速——写在杭州市科技创新30条出台之际[J].杭州科技,2012,33(5):20-22.
-
3姚益龙.国民素质:日本经济腾飞的关键[J].广东社会科学,1996(4):44-48. 被引量:1
-
4LI XIA.Ningbo,Past and Present[J].China Today,2000,49(9):11-17.
-
5Ningbo:[J].China International Business,2003(02M):35-35.
-
6日韩立法禁止中小学生用手机[J].少年大世界(初中生),2009(11):35-35.
-
7刘晓春.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的障碍与阻力[J].西伯利亚研究,1997,24(4):18-21.
-
8节能是惟一出路[J].中国石油石化,2005(4):1-1.
-
9林春.日本产业结构的演变及其趋势[J].现代日本经济,1985(2):10-12.
-
10那日苏.全面质量管理与日本的崛起──传统文化与现代理性的成功融合[J].科学技术与辩证法,1996,13(6):57-60. 被引量: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