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cqvip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神话和历史——中印古代文化传统比较
被引量:
5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神话的产生和发展既与人类早期的原始思维方式有关,也与口耳相传的文化传播方式有关。中国古代重视书面文字记录,历史意识成熟较早,史学发达,势必强化理性思维而抑制神话的发展。而印度古代长期采用口耳传播方式,口头文化发达,为神话的繁衍发展提供了合适的文化土壤。本文围绕神话和历史这个命题,运用一些实例,对中印古代神话的形态和特点进行比较和分析。
作者
黄宝生
机构地区
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研究所
出处
《外国文学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5-11,共7页
Foreign Literature Review
关键词
中国
印度
神话
历史
分类号
G04 [文化科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6
共引文献
2
同被引文献
42
引证文献
5
二级引证文献
6
参考文献
6
1
马宗达(R.C.Majundar).《吠陀时代》,伦敦,1952,第49页.
被引量:1
2
古普特(S.P.Gupta),罗摩钱德兰(R.S.Ramachandran)编.《(摩诃婆罗多)—“神话和现实”论争集》,德里,1976,第185、191页.
被引量:1
3
饶宗颐著..梵学集[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3:402.
4
谭中,耿引曾.《印度和中国》,商务印书馆,2006,第94页.
被引量:1
5
《佛本生故事选》,郭良望,黄宝生译.人民文学出版社,1985,第92、299页.
被引量:3
6
钱钟书..管锥编 第1册[M].北京:中华书局,1979:400.
共引文献
2
1
刘惠卿.
佛经文学与六朝“世说体”小说创作[J]
.求索,2007(3):172-174.
2
陈明.
抒海、竭海、弈海与拟海——印度佛教抒海神话的源流[J]
.外国文学评论,2013(1):215-239.
被引量:2
同被引文献
42
1
刘九州.
中印“味说”同异论[J]
.外国文学研究,1986,8(3):111-116.
被引量:5
2
孙静轩.
从大凉山走向世界——同彝族青年诗人吉狄马加漫谈[J]
.当代文坛,1985(12):30-32.
被引量:6
3
黄宝生.
禅和韵——中印诗学比较之一[J]
.文艺研究,1993(5):134-142.
被引量:2
4
黄宝生.
印度古典诗学和西方现代文论[J]
.外国文学评论,1991(1):82-89.
被引量:3
5
侯传文.
中印“韵”“味”比较谈——兼与刘九州同志商榷[J]
.外国文学研究,1989,11(3):91-97.
被引量:3
6
季羡林.
关于神韵[J]
.文艺研究,1989(1):34-38.
被引量:8
7
郭外岑.
印度“韵论”和中国“神韵”小议[J]
.文艺研究,1989(3):14-17.
被引量:4
8
姜秋霞,张柏然.
是等值还是再创造?——对文学翻译的一项调查与分析[J]
.外语教学与研究,1996,28(4):53-56.
被引量:14
9
杨铭.
羊同国地望辑考[J]
.敦煌学辑刊,2001(1):86-94.
被引量:5
10
侯传文.
为比较文学补天——读《印度古典诗学》[J]
.中国图书评论,1995,18(7):23-24.
被引量:5
引证文献
5
1
体恒.
大梵天王与佛教的关系[J]
.法音,2019,0(3):29-32.
被引量:1
2
刘启涛.
大诗理念与中国少数民族诗歌的另一种可能——基于吉狄马加新世纪创作的长诗之考察[J]
.民族文学研究,2020,38(6):146-153.
被引量:1
3
严祥海,张晓源.
印度的雪山崇拜与西藏神山圣湖的错位[J]
.南亚东南亚研究,2022(2):107-121.
被引量:4
4
侯传文,高妤.
从印度诗学到比较诗学——黄宝生印度学成就之一[J]
.燕山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2,23(4):30-36.
5
吉多加.
“大诗”与史诗:藏族叙事传统的文类比较[J]
.西藏研究,2024(1):146-154.
二级引证文献
6
1
才贝.
跨文化视角下的中国“神圣遗产”——以冈底斯山为例[J]
.中国藏学,2023(4):20-29.
2
赵军仓.
全球视野下的民族意识拓展——吉狄马加与瓦历斯·诺干的诗与文[J]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21,42(12):165-172.
3
伊宝,史宏蕾.
高平开化寺壁画华严图像考[J]
.法音,2022(6):49-59.
4
杨宇菲.
雪山的文化过程——西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文化溯源[J]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2022(4):86-92.
被引量:1
5
朱源帅.
何谓“跨喜马拉雅”?——一个概念史的考察[J]
.南亚研究季刊,2023(4):137-155.
6
赵若铭.
浅谈五台山信仰的形成[J]
.西部学刊,2024(3):104-107.
1
张鸣.
台湾的招幌[J]
.社区,2017,0(5):22-22.
2
黄山历代著名楹联精选[J]
.徽州社会科学,2009(12):62-64.
3
凌孟华.
1947年冰心日本观感演讲之钩沉与补正[J]
.文艺争鸣,2013(10):53-58.
被引量:4
4
桂青山.
中西悲剧传统比较[J]
.电影创作,1998(6):41-44.
5
简佳尧.
析弋阳腔的文化传播方式[J]
.新余高专学报,2009,14(4):79-80.
被引量:1
6
杜松楠.
张爱玲作品中的女性意识剖析[J]
.林区教学,2012(3):22-23.
被引量:3
7
侯艳娜.
高扬女性主体意识——浅析《月牙儿》中的女性意识[J]
.牡丹江大学学报,2011,20(3):68-69.
被引量:3
8
董希文.
文学研究中的互文与影响[J]
.烟台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22(3):48-51.
被引量:2
9
俞天白.
离离草[J]
.花城,2011(6):176-189.
10
童本清.
爱的真谛[J]
.西部法苑,2001(5):56-56.
外国文学评论
2006年 第3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