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论女性话语权的丧失与复得——解析阿特伍德的短篇小说《葛特露的反驳》 被引量:11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本文运用法国哲学家福柯的权力—话语理论,对比莎剧《哈姆雷特》和加拿大女作家阿特伍德的短篇小说《葛特露的反驳》,通过对其中女性人物形象———葛特露和奥菲利娅的分析,探讨阿特伍德如何巧妙运用戏仿文学经典的手法,在全面恢复王后葛特露话语权利的基础上成功颠覆了莎翁原著中的传统女性形象,重新塑造一个具有当代观念的葛特露,并通过她来批判“传统女性”奥菲利娅。由此认为,女性话语权的丧失与复得是两个文本中女性人物相同,形象却大相径庭的主要原因。
作者 傅俊 韩媛媛
出处 《当代外国文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94-99,共6页 Contemporary Foreign Literature
  • 相关文献

参考文献12

  • 1杨莉馨.《解构<哈姆莱特>(代译序)》,见《葛特露和克劳狄斯——<哈姆莱特>前传》,南京:译林出版社,2002年,第6页. 被引量:1
  • 2杨莉馨..西方女性主义文论研究[M],2002.
  • 3Michel Foucauh, "The Discourse on Language,"appendix of The Archaeology of Knowledge,trans. A.M. Sheridan Smith, New York: Random House,1973, p.216. 被引量:1
  • 4黄华著..权力,身体与自我 福柯与女性主义文学批评[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269.
  • 5陈晓兰.女性主义批评与莎士比亚研究[J].国外文学,1995(4):27-32. 被引量:28
  • 6阿尼克斯特.《莎士比亚的创作》,徐克勤译,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1985年,第439页. 被引量:4
  • 7Margaret Atwood, "Gertrude Talks Back",in Good Bones , Toronto: M & S, 1997, p. 15,p.16, p. 17. 被引量:1
  • 8R. A. Foakes, Hamlet versus Lear : Cultural Politics and Shakespeare's Art, New York: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93, p. 159, p.225. 被引量:1
  • 9Elaine Showalter, "Representing Ophelia: Women, Madness, and the Responsibilities of Feminist Criticism", in Susanne L. Wofford ed. , Case Studies in Contemporary Criticism : Hamlet, Boston: St. Martin' s Press, 1974, p. 222, p. 220. 被引量:1
  • 10艾莱娜·肖沃尔特.《再现奥菲利娅:女人、疯狂和女性主义批评的职责》,见《文本·文论-英美文学名著重读》,张中载主编,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7年,第86,84页. 被引量:1

同被引文献43

二级引证文献12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