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水利科技与经济》
2006年第7期441-441,共1页
Water Conservancy Science and Technology and Economy
共引文献5
-
1魏国,何俊仕,武立强.生态环境需水计算方法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6,34(17):4386-4388. 被引量:8
-
2吴晓明,迟道才,李璐,王殿武,王黎黎.辽阳市生态需水量研究[J].沈阳农业大学学报,2007,38(1):106-109. 被引量:1
-
3任志鹏,单文华.铁岭市生态需水量研究[J].才智,2010,0(4):45-45.
-
4童云英,李东风,聂会.大田平原河网水动力和平面二维数学模型研究[J].浙江水利水电学院学报,2016,28(1):14-17. 被引量:5
-
5洪庄敏.南疆地区水资源制约下的城镇发展规模分析——以叶城县为例[J].城市地理,2016,0(8X):30-31.
同被引文献14
-
1李孔燕,黄民生,何国富.国外生态城市建设实践对上海的启示[J].现代城市研究,2006,21(1):25-28. 被引量:4
-
2吴良镛.芒福德的学术思想及其对人居环境学建设的启示[J].城市规划,1996,20(1):35-41. 被引量:89
-
3赵文学.浅谈生态城市建设[J].山西建筑,2006,32(8):51-52. 被引量:1
-
4马交国,杨永春.国外生态城市建设实践及其对中国的启示[J].国外城市规划,2006,21(2):71-74. 被引量:39
-
5刘波.论建设生态城市的立足点[J].云南地理环境研究,2006,18(3):58-61. 被引量:8
-
6冯启凤,曹荣林.国内外生态城市建设比较研究[J].浙江大学学报(理学版),2006,33(3):346-350. 被引量:22
-
7肖翊,李洋.建设生态城市——中国城市化发展的立足点[J].城市,2006(4):23-25. 被引量:10
-
8汪天雄.生态城市的规划原则探讨[J].中国建设信息,2006(08S):44-46. 被引量:6
-
9马世骏 王如松.社会-经济-自然复合生态系统.生态学报,1984,4(1):1-9. 被引量:382
-
10钱易.生态城市的理论和探索.建筑学报,199 1.4:12-15. 被引量:1
二级引证文献11
-
1王学海.生态城市——创造可持续人居环境的实践[J].云南建筑,2010(1):19-21.
-
2唐兵,安瓦尔.买买提明,张园园.新疆生态城市发展模式与对策研究[J].城市,2012(8):15-21. 被引量:2
-
3唐雄,李世祥,何通通.我国工业化中的能源问题解决措施研究[J].理论月刊,2013(1):124-128. 被引量:6
-
4唐培华,张园园,陈楚舒,谭杰.长沙市生态城市建设研究[J].衡阳师范学院学报,2012,33(6):102-104.
-
5王艳秀.生态城市建设中的文明意识问题[J].开放导报,2013(4):44-47.
-
6高红贵,刘忠超.创建多元性的绿色经济发展模式及实现形式[J].贵州社会科学,2014(2):9-16. 被引量:7
-
7秦利,齐阳.欧美国家发展生态城市中绿色农业政策分析及启示[J].安徽农业科学,2014,42(3):903-904. 被引量:3
-
8戴莉萍,李明.赣州生态城市建设探讨[J].企业导报,2015(13):180-181. 被引量:1
-
9张蔚鴒.新型城镇化下食品供应模式的问题与思路[J].特区经济,2016(4):138-140.
-
10王英行.生态城市规划设计问题及应对策略研究[J].城市建筑,2016,0(3):36-36.
-
1姜立晖.加快西部地区环境基础设施价费政策的建立与完善[J].城乡建设,2007(1):70-71.
-
2成都市环保项目建设引入BOT模式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对策建议[J].成都经济发展,2004(4):16-17.
-
3付正辉,刘婷,汤烨,解玉磊,李薇.乌昌地区大气污染成因分析及应对措施研究[J].环境科学与管理,2013,38(12):35-39. 被引量:1
-
4河北省加强环境保护工作,推动小城镇可持续发展[J].中国环保产业,2001(2):42-45.
-
5龚斌,丁镭,赵欣运,程胜高.新农村村落生态景观规划设计实践——以湖北省麻城石陂村为例[J].安全与环境工程,2014,21(6):23-28. 被引量:3
-
6谢克昌.山西生态环境污染严重[J].北京政协,1998(4):20-2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