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cqvip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闽南闽北乌龙茶加工艺对比
被引量:
14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本文简述了闽南闽北乌龙茶的加工工艺,并对其加工工艺的主要差异进行了比较;进一步阐释了乌龙茶加工的发展趋势。
作者
谢芬
郝志龙
机构地区
福建农林大学园艺学院
出处
《福建茶叶》
2006年第1期21-22,共2页
Tea in Fujian
关键词
闽南
闽北
乌龙茶
加工工艺
分类号
TS272 [农业科学—茶叶生产加工]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5
参考文献
8
共引文献
61
同被引文献
164
引证文献
14
二级引证文献
60
参考文献
8
1
吉克温.
优质乌龙茶加工的技术特点[J]
.福建茶叶,2001,24(1):2-3.
被引量:18
2
吉克温,金心怡,苏益平.
乌龙茶空调制茶技术要点[J]
.福建茶叶,2004,27(1):16-16.
被引量:10
3
陈林,张方舟,张应根.
闽北乌龙茶的制法[J]
.中国茶叶,2003,25(3):17-18.
被引量:9
4
张方舟,张应根,陈林.
闽南乌龙茶的制法[J]
.中国茶叶,2003,25(2):21-22.
被引量:15
5
廖建生.
闽北水仙毛茶的质量现状及加工对策[J]
.福建茶叶,1992(4):32-33.
被引量:1
6
张方舟,郑乃辉,陈林.
乌龙茶的花色品种[J]
.中国茶叶,2003,25(6):13-14.
被引量:2
7
修明.
武夷岩茶品质特征及审评方法[J]
.中国茶叶加工,2004(1):39-40.
被引量:16
8
赵大炎.
武夷岩茶神奇的保健功能[J]
.农业考古,2001(4):343-345.
被引量:4
二级参考文献
5
1
吉克温.
优质乌龙茶的特点与品质形成的必备条件[J]
.福建茶叶,2000,23(4):5-7.
被引量:9
2
吉克温.
福建省主要名优乌龙茶的品质特征与加工工艺(2)[J]
.福建茶叶,2001,24(3):5-7.
被引量:4
3
金心怡,王秀萍,吉克温,马翠兰,鲍贵林.
气流对做青环境及乌龙茶品质形成的影响[J]
.茶叶科学,2003,23(1):41-45.
被引量:26
4
金心怡,蔡建民,宋建设.
夏暑茶空调做青机理与配套工程技术[J]
.福建茶叶,2003,26(3):29-31.
被引量:9
5
叶榕,叶锦凤.
安溪乌龙茶生产技术的改进[J]
.福建茶叶,2003,26(3):48-49.
被引量:10
共引文献
61
1
叶琳.
不同产地武夷岩茶大红袍感官品质的分析[J]
.现代食品,2021(15):170-172.
被引量:2
2
袁华芳,侯冬岩,回瑞华,刁全平.
紫外光谱法比较乌龙茶和乌龙茶嫩茎中的茶多酚含量[J]
.鞍山师范学院学报,2007,9(4):53-55.
被引量:7
3
陈晓栋,黄伙水.
安溪铁观音的传统加工工艺及要点[J]
.福建茶叶,2009,32(2):20-21.
被引量:8
4
王登良,郭勤,张大春.
传统焙火工序对岭头单枞乌龙茶品质影响的研究[J]
.茶叶科学,2004,24(3):197-200.
被引量:38
5
陈林,张方舟.
乌龙茶做青可控技术研究进展[J]
.福建茶叶,2004,27(3):16-18.
被引量:8
6
高水练,林郑和,郝志龙,陈梁城.
新旧工艺制成铁观音的品质化学比较[J]
.茶叶科学技术,2004(3):27-28.
被引量:9
7
林郑和,陈梁城,郝志龙,高水练,谢芬.
我国乌龙茶品质化学研究进展[J]
.福建茶叶,2005,28(2):33-34.
被引量:5
8
孙云,金心怡,苏益平,杨伟丽,陈水吉.
乌龙茶不同温度冷做青工艺试验及机理探讨[J]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34(3):309-312.
被引量:25
9
刘福喜,罗桂华.
提高高山乌龙茶优质率的加工技术[J]
.茶叶科学技术,2005(3):32-34.
被引量:3
10
雷天.
高山清香翠绿型铁观音乌龙茶采制新技术初探[J]
.中国茶叶加工,2006(3):20-23.
被引量:6
同被引文献
164
1
陈晓栋,黄伙水.
安溪铁观音的传统加工工艺及要点[J]
.福建茶叶,2009,32(2):20-21.
被引量:8
2
郑政煌,郭雅玲,金珊.
福建省茶类地理标志保护现状与发展对策[J]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2014,5(5):1557-1565.
被引量:4
3
方世辉,王先锋,汪惜生.
不同发酵温度和程度对工夫红茶品质的影响[J]
.中国茶叶加工,2004(2):19-21.
被引量:88
4
孙其富,梁月荣,陆建良.
不同灭菌处理对绿茶茶汤生化成分的影响[J]
.茶叶,2004,30(3):146-148.
被引量:7
5
齐桂年,谢建国,吴永刚,陈昌辉,单虹丽.
微波在茶叶加工中对绿茶品质影响的初探[J]
.福建茶叶,2004,27(3):3-4.
被引量:45
6
吉克温,金心怡,孙云,苏益平.
闽南优质乌龙茶加工新技术[J]
.茶苑,2004(3):24-26.
被引量:6
7
覃秀菊,韦静峰,苏敏,康祖僖,邱勇娟.
桂香22号等茶树新品系选育研究初报[J]
.福建茶叶,2004,27(4):2-3.
被引量:8
8
罗龙新,郭炳莹,殷鸿范.
绿茶加工过程中水分解吸与生化成分变化的关系[J]
.茶叶科学,1994,14(1):43-48.
被引量:18
9
邓光明.
冰冻茶叶的制作技术[J]
.茶苑,2005(1):20-20.
被引量:2
10
刘祖生,梁月荣,周巨根,赵东,陆建良.
茶树育种与遗传研究50年基本总结[J]
.茶叶,2005,31(1):3-8.
被引量:18
引证文献
14
1
柴斐,郭雯飞.
烘干大红袍和冰冻大红袍香气成分分析与比较[J]
.浙江大学学报(理学版),2010,37(4):459-462.
被引量:12
2
陈志辉,钟秋生,游小妹,林郑和,陈常颂.
乌龙茶单株早期品质鉴定方法的改进[J]
.福建农业学报,2011,26(6):985-988.
被引量:2
3
郝志龙,蔡银笔,金心怡,陈贤玉,林燕萍.
不同造型工艺对闽南乌龙茶品质的影响[J]
.食品科学,2012,33(6):105-109.
被引量:12
4
陈志辉,陈常颂,游小妹,林郑和,钟秋生.
萎凋失水率对瑞香绿茶品质的影响[J]
.福建农业学报,2012,27(9):989-993.
5
郝志龙,陈贤玉,金心怡,蔡银笔,陈寿松.
造型工艺中烘焙时机对闽南乌龙茶品质的影响[J]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42(4):351-355.
被引量:9
6
郭玉琼,陈艺元,邓长海,王仲,赵姗姗,林玲,赖钟雄.
青心乌龙茶包揉过程主要生化成分变化研究[J]
.福建茶叶,2014,36(5):6-9.
被引量:5
7
薛志慧,黄东方,王琼琼,项丽慧,孙威江.
成型方法对闽南乌龙茶品质的影响[J]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44(1):23-26.
被引量:7
8
李秀峰,李云,李佼,王思梅,席彦军.
陕西乌龙茶工艺优化试验及品质分析[J]
.茶叶通讯,2015,42(2):22-28.
被引量:1
9
纪荣全,王登良,张凌云.
卷曲型乌龙茶初制技术与品质关系[J]
.蚕桑茶叶通讯,2016(4):33-38.
被引量:2
10
林浥,于文涛,李小晶,郑玉成,叶乃兴.
福建省乌龙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现状及其特色分析[J]
.福建茶叶,2018,40(3):1-2.
被引量:3
二级引证文献
60
1
滑金杰,袁海波,江用文,刘平,王伟伟.
萎凋过程鲜叶理化特性变化及其调控技术研究进展[J]
.茶叶科学,2013,33(5):465-472.
被引量:58
2
王延平,梁俪恩.
SPME-GC/MS法测定大红袍茶及茶叶蛋卤水味包中的挥发性致香成分[J]
.食品工业科技,2014,35(10):90-94.
被引量:3
3
滑金杰,袁海波,江用文,陈根生,王伟伟,刘平.
萎凋光照强度对鲜叶物理特性及呼吸特性影响的研究[J]
.茶叶科学,2014,34(3):288-296.
被引量:20
4
滑金杰,江用文,袁海波,陈晓辉,刘千录.
萎凋温度对鲜叶物性及呼吸特性的影响[J]
.中国农学通报,2014,30(18):291-296.
被引量:9
5
张妍,金心怡,刘伟,林宏政,黄仪鹏,周泳锋,王瑾.
基于不同力模型下的乌龙茶造型过程中理化与香气品质的变化[J]
.食品工业科技,2018,39(24):1-10.
被引量:5
6
薛志慧,黄东方,王琼琼,项丽慧,孙威江.
成型方法对闽南乌龙茶品质的影响[J]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44(1):23-26.
被引量:7
7
郭雅玲,赖凌凌.
闽北乌龙茶工艺研究的特点分析[J]
.中国农机化学报,2015,36(2):345-348.
被引量:3
8
乐初枝.
6C-DYCR-19×30型多级液压茶叶压揉机的设计[J]
.福建农机,2015(3):2-5.
9
郭雅玲,赖凌凌,廖泽明,林瑜玲.
乌龙茶加工产业研究进展[J]
.热带作物学报,2016,37(1):208-212.
被引量:6
10
罗学平,李丽霞,邹瑶,敬廷桃,赵先明.
不同造形工艺对颗粒形红茶品质的影响[J]
.贵州农业科学,2016,44(2):152-155.
被引量:3
1
郑正财.
粗老原料制作闽北乌龙茶的工艺[J]
.中国茶叶,1994,16(4):15-16.
被引量:4
2
胡素珍.
闽北乌龙茶精制工艺[J]
.茶叶科学技术,1999(4):37-39.
3
林瑞祥.
奇兰直条型制法的关键技术[J]
.福建茶叶,2013,35(2):19-20.
被引量:1
4
陈林,张方舟,张应根.
闽北乌龙茶的制法[J]
.中国茶叶,2003,25(3):17-18.
被引量:9
5
巩志.
闽北乌龙茶史话[J]
.茶业通报,1995,17(3):43-46.
6
吴族良.
闽北乌龙茶拼配技术[J]
.福建茶叶,1996(4):40-42.
被引量:3
7
马艳凌,黄伙水,陈晓栋,贾献涛.
闽北乌龙茶出口现状及对策建议[J]
.福建茶叶,2009,32(3):36-37.
被引量:5
8
邹超,卢军党,田智辉.
不同农作物烘干工艺对比[J]
.农产品加工(下),2016(4):28-29.
被引量:2
9
孙春艳,杨泽慧.
新旧版《有机产品认证管理办法》的主要差异[J]
.质量与认证,2014(4):46-47.
10
蔡烈伟,许勇泉,周炎花,吴士彬.
不同产区乌龙茶感官品质与茶汤化学成分分析[J]
.福建茶叶,2016,38(11):17-19.
被引量:10
福建茶叶
2006年 第1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