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巴特文论在中国的译介历程 被引量:3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本文是对法国结构主义与后结构主义代表人物罗兰·巴特的文论思想在中国的译介历程所作的一次回顾。作者在尽可能全面掌握新时期有关巴特文论的译文、译著和介绍性文字的基础上,从历时的角度勾勒了其思想在中国传播的历程,同时力求客观地评价同一阶段不同译介文本的特点,分析译者选择翻译对象的动机以及各类译介文本在推动其思想于中国之传播,帮助中国知识界认识与接受之这一过程中扮演的角色,进而突显某些译介环节的重要性。
作者 张晓明
出处 《当代外国文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19-127,共9页 Contemporary Foreign Literature
基金 本文为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十五"博士点基金项目(01JB750.47-99006)成果之一。
  • 相关文献

参考文献8

二级参考文献6

  • 1[英]特伦斯·霍克斯.《结构主义和符号学》[M].上海译文出版社,1987年版.第127页. 被引量:19
  • 2[英]约翰·斯特罗克编.《结构主义以来》[M].辽宁教育出版社,牛津大学出版社,1998版.第73页. 被引量:1
  • 3[法]罗兰·巴尔特 王东亮 译.《符号学原理》[M].三联书店,1999年版.第89页,39页,42页,2页,3页. 被引量:8
  • 4[法]罗兰·巴尔特.《符号学原理—结构主义文学理论文选》,李幼蒸译,北京三联书店,1988年11月,第1版,第182页.第3~4页.“译者前言”第8页. 被引量:1
  • 5路易-让·卡尔韦.《结构与符号:罗兰.巴尔特传》,车槿山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7年,第1版,第267页. 被引量:1
  • 6[法]罗兰·巴尔特.《神话—大众化诠释》,许蔷蔷等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9年3月第1版,“导读”第3页.第200,190,167-168,173,175-187页. 被引量:1

共引文献26

同被引文献23

引证文献3

二级引证文献5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