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cqvip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作者:是“死”去还是“活”着?
被引量:
7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作者:是“死”去还是“活”着?宁一中1968年,罗兰·巴特在《作者之死》一文中,宣布了“作者之死”。①从此,理论界关于作者的“生”“死”问题聚讼纷坛,莫衷一是。本文首先对这一问题提出的背景进行考察,然后分析作者难以“死”去的原因,最后提出对这一问题的...
作者
宁一中
出处
《国外文学》
CSSCI
北大核心
1996年第4期26-31,共6页
Foreign Literatures
关键词
作者之死
结构主义
文本
作品
“活”
接受美学
文学批评
罗兰·巴特
上帝之死
亨利·詹姆斯
分类号
I04 [文学—文学理论]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44
引证文献
7
二级引证文献
50
同被引文献
44
1
兰珊珊.
也论“作者之死”[J]
.外国文学研究,1997,19(4):22-25.
被引量:2
2
康林.
本文结构批评的“拿来”与发展[J]
.文学评论,1987(5):159-162.
被引量:3
3
王宁.
后结构主义与分解批评[J]
.文学评论,1987(6):143-151.
被引量:14
4
李廷揆.
略述罗朗·巴尔特的符号学[J]
.法国研究,1986(2):89-96.
被引量:11
5
许国璋.
关于索绪尔的两本书[J]
.当代语言学,1983(1):1-18.
被引量:50
6
王允道.
评罗兰·巴特的结构主义[J]
.当代外国文学,1996,17(4):63-68.
被引量:4
7
韦遨宇.
“明修栈道 暗渡陈仓”——读罗兰·巴特《叙述分析导论》[J]
.外国文学评论,1991(1):32-39.
被引量:3
8
陆如钢.
读者反应与英美文学教学[J]
.山东外语教学,1996,17(1):56-59.
被引量:8
9
顾梅珑.
“新写实”的零度审视及其审美意蕴[J]
.广西师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22(4):36-40.
被引量:2
10
褚江波.
读者反应论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应用[J]
.语言教学与研究,2005(2):14-21.
被引量:5
引证文献
7
1
祝曾姿.
作者死了吗?[J]
.剑南文学(经典教苑)(下),2013(8):108-108.
2
石雅芳.
论《刽子手之歌》中的作者不在场[J]
.外国文学研究,2005,27(4):44-51.
被引量:2
3
张晓明.
巴特文论在中国的接受研究[J]
.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2007,44(1):125-136.
被引量:2
4
张江彩.
历史与虚构的悖论——诺曼·梅勒传记小说《刽子手之歌》再解读[J]
.咸阳师范学院学报,2012,27(1):114-117.
被引量:1
5
申丹.
究竟是否需要“隐含作者”?——叙事学界的分歧与网上的对话[J]
.国外文学,2000(3):7-13.
被引量:46
6
曹丽燕.
基于读者反应理论的高中生英语自主阅读能力培养策略[J]
.中小学外语教学,2022,45(17):43-47.
7
王喆.
女性作家的作者身份建构[J]
.安徽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16(4):56-61.
二级引证文献
50
1
李锦艳.
隐含作者解析[J]
.作家,2011(6):87-88.
2
王舟.
隐含作者的存在及意义[J]
.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8,56(S1):122-124.
3
王杰红.
作者、读者与文本动力学——詹姆斯·费伦《作为修辞的叙事》的方法论诠释[J]
.国外文学,2004(3):19-23.
被引量:9
4
佘向军.
“隐含作者”与艺术人格——对“隐含作者”的再认识[J]
.西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25(9):180-183.
被引量:3
5
申丹.
修辞学还是叙事学?经典还是后经典?——评西摩·查特曼的叙事修辞学[J]
.外国文学,2002(2):40-46.
被引量:26
6
申丹.
20世纪90年代以来叙事理论的新发展[J]
.当代外国文学,2005,26(1):47-54.
被引量:50
7
杨金才,王育平.
格拉斯佩尔笔下悲怆的女性世界[J]
.妇女研究论丛,2005(2):58-64.
被引量:7
8
范晓明.
浅谈“隐含作者”及其意义[J]
.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05,24(4):88-89.
9
熊奕,尹立军.
《阿斯彭文稿》中性别意识的解读[J]
.云梦学刊,2005,26(4):92-94.
被引量:1
10
郭英剑,姚君伟,张志强,徐清.
赛珍珠研究笔谈[J]
.江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8(1):53-55.
被引量:4
1
乌丫.
上帝之死[J]
.广西文学,2014,0(12):188-189.
2
官雪梅.
从《嘉莉妹妹》看“上帝之死”对德莱塞的影响[J]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30(S2):73-75.
被引量:2
3
徐勇刚.
透过《熟路艰程》看尼采思想对尤多拉·韦尔蒂的影响[J]
.安徽文学(下半月),2010(12):13-14.
4
祖晓梅.
哈代与上帝之死[J]
.天津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1998,18(3):54-59.
被引量:9
5
陈向普.
在欲望中重生(英文)[J]
.语文学刊(外语教育与教学),2014(3):52-53.
6
叶延滨.
睢宁的六种风情[J]
.中国铁路文艺,2007,0(3):61-63.
7
吴亮.
阅读是一种搜寻,故事还在延续[J]
.上海文学,2015(7):110-112.
8
陆涛.
伊格尔顿论启蒙[J]
.江西社会科学,2016,36(6):100-105.
9
光辉.
作者是怎么死亡的——《作者之死》读书札记[J]
.语文学刊(高等教育版),2005(11):139-140.
10
魏大海.
九十年代初日本文学印象[J]
.外国文学动态,1998(6):8-11.
被引量:1
国外文学
1996年 第4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