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cqvip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试论中西伦理比较研究中的两难问题——从中国近代基督教与中国传统思想的互视模式看
被引量:
2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中西伦理比较研究的模式有三种:多元共存、调和吸纳和挞伐排斥。这三种模式体现出比较研究中的几个两难问题:比较研究的公正原则是否可能——个人立场与公正原则的互峙;全面地看问题能否做到——全面与部分的辩证;统一的比较标准可否建立——相对统一中的绝对统一;类比法的价值何在——言与意的比附与错位。比较伦理学的研究必须解决这些两难问题。
作者
郭清香
机构地区
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
出处
《道德与文明》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57-60,共4页
Morality and Civilization
关键词
伦理比较研究
比较研究的模式
两难问题
分类号
B82-02 [哲学宗教—伦理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4
共引文献
35
同被引文献
19
引证文献
2
二级引证文献
1
参考文献
4
1
[法]J.谢和耐.中国文化与基督教的冲撞[M].于硕等,译.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1989.6.
被引量:1
2
张西平,卓新平编..本色之探 20世纪中国基督教文化学术论集[M].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1999:551.
3
王夫之.周易外传[M].北京:中华书局,1977..
被引量:36
4
姚新中著,赵艳霞译..儒教与基督教-仁与爱的比较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2:312.
共引文献
35
1
孙剑秋.
宋儒张载“以易为宗”思想探析[J]
.周易研究,2001(2):50-56.
被引量:1
2
施炎平.
《周易》和儒家人文哲学——从差异比较的视角作重新诠释的尝试[J]
.周易研究,2004(5):57-64.
被引量:1
3
刘玉平.
论《周易》的阴阳和谐思维[J]
.周易研究,2004(5):65-71.
被引量:36
4
林丹.
论《周易》辩证思维的特色及其影响[J]
.龙岩师专学报,2001,19(2):35-37.
5
李维香,张子礼.
中国古代和谐思想的现代诠释[J]
.管子学刊,2005(4):54-58.
6
孙邦金.
论《周易》的隐逸思想[J]
.周易研究,2006(2):60-67.
被引量:1
7
徐锦中.
《内经》哲学的阴阳和谐论[J]
.宁夏社会科学,2006(4):140-143.
被引量:2
8
蔡玉珍.
实践:“和”本论的根本方法——对马克思主义实践观的新理解[J]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5):16-19.
9
田文军,李炼.
张载哲学中的“体”与“本体”范畴[J]
.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06,59(6):704-710.
10
汪天文.
康德时间悖论的终结[J]
.自然辩证法研究,2007,23(2):36-39.
同被引文献
19
1
蔡乐苏.
严复拒卢梭意在讽康、梁[J]
.近代史研究,1998(5):22-52.
被引量:9
2
郑师渠.
严复与卢梭的《民约论》[J]
.福建论坛(文史哲版),1995(2):45-50.
被引量:5
3
张海珊.
比较不应该成为比附[J]
.文学评论,1992(4):117-119.
被引量:3
4
王果明.
清末对西方社会与中国三代盛世的比附[J]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8(2):104-105.
被引量:2
5
汪毅夫.
《天演论》:论从赫胥黎、严复到鲁迅——《1902—1909:鲁迅与新思潮》之一节[J]
.鲁迅研究月刊,1990(10):4-9.
被引量:4
6
赵稀方.
中西“回归自然”的不同道路──庄子与卢梭“回归自然”思想辨析[J]
.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1994,31(1):134-139.
被引量:5
7
王宪明,舒文.
近代中国人对卢梭的解释[J]
.近代史研究,1995(2):16-33.
被引量:8
8
傅斯年.《译书感言》[J].新潮,1919,.
被引量:14
9
严复.天演论[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1..
被引量:31
10
王械.严复集[c].北京:中华书局,1986.
被引量:3
引证文献
2
1
贾庆军.
也谈耶儒伦理思想之差异——以利玛窦、黄宗羲伦理思想为例[J]
.宁波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09,22(4):61-66.
2
李涛.
严复译著中的中西互释[J]
.江西社会科学,2013,33(9):211-215.
被引量:1
二级引证文献
1
1
孟祥德,陈利悦.
海外文化传播中的苏州符号——以《美丽苏州:苏州社会文化史》所引英文文献为中心[J]
.苏州教育学院学报,2024,41(2):37-48.
1
郭清香.
耶儒伦理比较研究——民国时期基督教与儒教伦理思想的冲突与融合[J]
.道德与文明,2003(5):75-75.
2
郭清香.
耶儒伦理比较研究论纲[J]
.齐鲁学刊,2006(3):28-31.
被引量:1
3
吴霞.
从中庸思想看中西伦理文化的差异[J]
.才智,2012,0(19):179-179.
4
吴桂韩.
试论主体间性的和谐伦理道德观[J]
.理论界,2007(5):166-167.
被引量:1
5
李幼蒸.
原始仁学的意义——《论语》文本的符号学—解释学读解法[J]
.国外社会科学,2004(5):2-5.
被引量:4
6
周海春.
从康德和孟子看中西伦理的超越精神[J]
.湖北经济学院学报,2006,4(6):111-113.
被引量:2
7
张立坤,彭学宝.
儒家与西方经济伦理比较研究[J]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29(5):71-75.
8
郭鹏坤.
“直面中国道德传统”学术研讨会综述[J]
.道德与文明,2014(5):154-157.
9
汤浅泰雄,李甦平.
比较伦理学初探——东西方关于道德与法的关系的不同见解[J]
.世界哲学,1984(4):68-70.
10
刑志.
用别人的眼光看自己[J]
.家庭科技,2008(2):46-46.
道德与文明
2006年 第2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