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cqvip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国际关系理论中国学派的可能与必然
被引量:
4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面对中国与国际体系关系这样一个重要而又长期未解的问题的挑战,确实不仅可以产生一个中国学派,而且有可能产生两个、三个或多个中国学派。不过,目前的重点应该是中国和平融入国际社会。在中国迅速发展的时候,能够不去重蹈历史大国暴力崛起的覆辙,以和平的方式成为世界性大国,这本身就富有理论和实践的双重挑战和刺激。
作者
秦亚青
机构地区
外交学院
出处
《国际展望》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32-33,共2页
Global Review
关键词
中国学派
国际关系理论
必然
理论和实践
国际体系
国际社会
迅速发展
世界性
和平
大国
分类号
D80 [政治法律—政治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121
引证文献
4
二级引证文献
20
同被引文献
121
1
赵玉梁,赵晓春,楚树龙.
关于建立有中国特色的国际关系学体系——上海国际关系理论讨论会纪要[J]
.现代国际关系,1987(4):3-6.
被引量:11
2
王逢振.
全球化与中国的现代性[J]
.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37(5):130-131.
被引量:3
3
胡传荣.
中国的国际环境与社会性别话语的构建[J]
.世界经济与政治,2004(10):27-33.
被引量:3
4
许渊冲.
谈中国学派的翻译理论——中国翻译学落后于西方吗?[J]
.外语与外语教学,2003(1):52-54.
被引量:53
5
张少雄.
高等教育国际化与中国高等教育施化力培育[J]
.现代大学教育,2004,20(5):19-24.
被引量:28
6
郭树勇.
创建中国学派的呼吁——国际关系理论研讨会综述[J]
.现代国际关系,2005(2):59-61.
被引量:12
7
徐善伟.
努力建立西方史学史研究的中国学派——评张广智等著《西方史学史》[J]
.世界历史,2000(5):107-110.
被引量:2
8
郑华.
话语分析与国际关系研究——福柯的“话语观”对后现代国际关系理论的影响[J]
.现代国际关系,2005(4):56-62.
被引量:22
9
秦亚青.
国际关系理论的核心问题与中国学派的生成[J]
.中国社会科学,2005(3):165-176.
被引量:158
10
刘永涛.
伊拉克“战争动员”:对美国总统话语的一种分析[J]
.世界经济与政治,2005(6):28-34.
被引量:12
引证文献
4
1
李博一.
国际关系理论的中国学派:生成路径与发展前景[J]
.前沿,2021(3):36-49.
被引量:3
2
赵继显.
现代性、后现代性与中国国际关系学派的诞生[J]
.外交评论(外交学院学报),2007,24(5):102-107.
3
张少雄.
民族国家高等教育系统的应然使命[J]
.现代大学教育,2010,26(2):1-8.
被引量:11
4
刘胜湘.
中国学派还是美国范式——世界政治的关系理论研究[J]
.社会科学,2020(11):3-15.
被引量:6
二级引证文献
20
1
杜雨晴,牛军凯.
去殖民化与区域国别研究的模式转型——以西方越南研究为主线[J]
.东南亚研究,2021(6):1-16.
被引量:5
2
陈纳慧.
文化差异、理论普遍性与中国学派的发展——兼论秦亚青教授、赵汀阳教授的关系理论[J]
.国际观察,2023(5):109-136.
3
张旗,白云真.
中国学派的新探索与中国国际关系知识体系构建[J]
.国际观察,2022(4):30-58.
被引量:5
4
何金娥.
高等教育研究论文中的“翻译腔”[J]
.现代大学教育,2010,26(4):55-60.
被引量:1
5
龚朝红.
大学教师学术话语权意识的缺失[J]
.现代大学教育,2011,27(3):17-22.
被引量:6
6
李滢瑜.
育才先育人的中国通识教育观之我见[J]
.中国电力教育,2012(8):6-7.
7
胡高云,李乾斌,余嘉政.
大学教学质量管理的三个偏差[J]
.现代大学教育,2012,28(4):68-73.
被引量:8
8
杨冰郁.
“后喻文化”传播权的弥散[J]
.社会科学家,2014,29(2):48-52.
被引量:2
9
钟秋明,郭园兰.
大学生就业压力主体与高校主体压力辨析[J]
.现代大学教育,2014,30(3):77-83.
被引量:11
10
张弢,杨军.
大学英语课程教学偏离教育目标的现象及纠正策略[J]
.现代大学教育,2014,30(6):101-108.
被引量:14
1
陈颖.
中国与国际体系的互动关系[J]
.当代世界,2009(3):11-13.
被引量:2
2
蒲县 多措并举抓好信访工作[J]
.先锋队(下旬刊),2017,0(1):49-49.
3
李泽明,陈晓东.
对预防职务犯罪的若干思索[J]
.中山大学学报论丛,2006,26(11):34-37.
4
王晓敏.
不断提高学习能力[J]
.党员干部之友,2005,0(8):29-29.
5
李悦.
顺应形势 更新理念[J]
.经济技术协作信息,2008(9):71-71.
6
刘志和.
努力提高求真务实的能力和水平[J]
.红旗文稿,2005(9):37-38.
7
柳彦.
构建国际关系理论中国学派的思考——基于考克斯批判理论的启示[J]
.山西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3,21(1):14-16.
8
秦亚青.
国际关系理论中国学派生成的可能和必然[J]
.世界经济与政治,2006(3):7-13.
被引量:90
9
凌胜利,聂文娟.
“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十周年:中国与国际体系”国际学术研讨会综述[J]
.外交评论(外交学院学报),2011,28(5):155-156.
被引量:1
10
陈向阳.
对中国与国际体系关系的几点看法[J]
.江南社会学院学报,2008,10(1):47-51.
国际展望
2006年 第4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