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cqvip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近松门文学中的武士道和侵华意识
被引量:
3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武士道是认识、理解日本深层历史文化构造的一把钥匙。研究武士道与近松门文学之间的关联,不仅可以看清武士道精神如何深刻影响其文学创作,更为重要的是通过近松门文学认清武士道,探悉武士道对与日本人的对华意识的影响。并且探讨了军国主义能够在日本产生和肆虐的原因及其教训与启示。
作者
李群
机构地区
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
出处
《日本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129-139,共11页
Japanese Studies
关键词
武士道
近松门左卫门
国姓爷合战
分类号
I313.06 [文学—其他各国文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30
参考文献
5
共引文献
29
同被引文献
59
引证文献
3
二级引证文献
7
参考文献
5
1
娄贵书.
武士道嬗递的历史轨迹[J]
.贵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21(2):76-84.
被引量:23
2
谭艳红.
漱石文学与武士道[J]
.外国文学研究,2002,24(3):115-119.
被引量:3
3
苏民育.
《国性爷合战》中对郑成功的戏剧化[J]
.国际关系学院学报,2000(2):55-60.
被引量:3
4
向卿.
试论江户时代武士道的平民化[J]
.日本学刊,2004(5):120-134.
被引量:8
5
戴季陶著..日本论 外一种[M].海口:海南出版社,1994:230.
二级参考文献
30
1
万峰.
台湾学者的日本武士道观──评介林景渊著《武士道与日本传统精神》[J]
.世界历史,1994(3):102-107.
被引量:20
2
梅棹忠夫.《何谓日本》,百花文艺出版社,2001年,第68页.
被引量:3
3
新渡户稻造.《武士道》,商务印书馆,2001年,第91页.
被引量:2
4
[日]新渡户稻造.《武士道》[M].商务印书馆,1993年2月版.第14页.
被引量:6
5
厄内斯特·盖尔纳 韩红译.《民族与民族主义》[M].中央编译出版社,2002年版.第2页.
被引量:13
6
刘岳兵.《日本近代儒学》,商务印书馆,200B年,第99页.
被引量:1
7
大石愼太郎ほか.┌江户時代と近代化┘,筑摩書房,1986年,422页.
被引量:1
8
娄贵书.《武士道初探》[J].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30-30.
被引量:1
9
源了圆.《日本文化与日本人性格的形成》,北京出版社,1992年,第152页.
被引量:3
10
相良亨.《诚实和日本人》,引自王中田.《江户时代日本儒学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4年,第67页.
被引量:1
共引文献
29
1
向卿.
我国学界关于江户日本身份建构问题的研究综述[J]
.南开日本研究,2020(1):300-330.
2
王三三.
武士道中儒家文化的生命力及其引发的思考[J]
.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2008(1):5-6.
3
李琼,郭南南.
日本近代武士道的产生与嬗变[J]
.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2012(4):154-155.
4
陈嫣玲.
浅谈日本净琉璃作品中的中国元素——以《国性爷合战》和《假名手本忠臣藏》为例[J]
.安徽文学(下半月),2010(5):90-91.
5
闫厚国.
日本武士道的演变及其影响[J]
.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12):243-243.
被引量:1
6
李群.
武士道与文化侵略——探析近松门左卫门文学中的侵华意识[J]
.东疆学刊,2005,22(4):26-31.
被引量:4
7
高小岩.
浅析日本的武士道精神[J]
.日本问题研究,2006,20(2):51-56.
被引量:15
8
向卿.
国学与近世日本人的文化认同[J]
.日本研究,2006(2):85-91.
被引量:5
9
高小岩,喇延真.
探寻武士道嬗变的轨迹及其民族学透视[J]
.青海民族研究,2006,17(3):79-82.
被引量:3
10
李海涛.
对日本武士道的文化诠释[J]
.东疆学刊,2008,25(1):48-51.
被引量:5
同被引文献
59
1
戚其章.
中日甲午战争史研究的世纪回顾[J]
.历史研究,2000(1):148-165.
被引量:25
2
李文.
日本武士阶级价值观念的基本层面[J]
.日本学刊,2000(5):129-140.
被引量:7
3
石晓军.
朱舜水与德川光国的尊王思想[J]
.浙江学刊,1984(5):93-97.
被引量:1
4
柯愈春.
清代戏曲家疑年考略(五)[J]
.文献,1997(4):22-30.
被引量:1
5
王守华.
神道哲学刍议[J]
.日本学刊,1988(6):50-56.
被引量:1
6
魏常海.
吉田松阴的王学思想[J]
.延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7,20(Z1):97-104.
被引量:1
7
盛晓明.
神道与日本政治[J]
.浙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7,27(1):37-45.
被引量:2
8
盛邦和.
中日华夷史观及其演化[J]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6,28(2):9-15.
被引量:4
9
王晓秋.
鸦片战争对日本的影响[J]
.世界历史,1990(5):92-100.
被引量:9
10
罗养毅.
日本近代民族主义思想源流初探[J]
.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1990,17(4):70-75.
被引量:2
引证文献
3
1
向卿.
我国学界关于江户日本身份建构问题的研究综述[J]
.南开日本研究,2020(1):300-330.
2
万晴川.
中朝日三国明清小说戏曲中的“壬辰倭乱”[J]
.文学遗产,2017(2):143-155.
被引量:2
3
董灏智.
日本发动甲午战争的历史远因考察[J]
.外国问题研究,2017(2):37-50.
被引量:5
二级引证文献
7
1
卢静达.
日本视域中的东亚问题研究述评[J]
.外国问题研究,2018(4):77-84.
2
盛名,孙洛丹.
知识建构与情感认同——从《近世爱国志士歌》看黄遵宪的明治维新观[J]
.外国问题研究,2019(2):39-44.
3
董灏智.
江户-明治文学家对“郑成功形象”的日本化建构——兼论中日视野下“郑成功形象”的变迁[J]
.文学评论,2019,0(6):107-114.
被引量:3
4
李玉会.
从“诗史”到“赋史”:朝鲜文人赵彭年纪行赋的国事书写[J]
.外国文学评论,2022(4):61-85.
被引量:1
5
具香,金春红.
中日韩“万历朝鲜战争”现代小说比较研究[J]
.惠州学院学报,2023,43(4):97-101.
6
胡天舒.
甲午战争前后王韬对日认识的变与不变[J]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4(6):78-84.
7
王淇铭.
国际孙子学的历史脉络、学术价值与现实意义[J]
.青海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4,50(4):183-189.
1
孙丽娟.
全球化背景下加强中外文化交流的思考[J]
.渤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31(1):154-159.
被引量:5
2
张孝义.
中国创造文化的历史探悉[J]
.黄山学院学报,2008,10(6):53-55.
3
赵进亮,张卫兵,徐虎泼.
武术文化构造中的和谐思想[J]
.少林与太极,2010(24):9-11.
4
邓,李鹏程.
中国哲学的基本思想文化构造及其文化风格[J]
.当代社科视野,2009(4):59-60.
5
陈棣华.
南京国蒙公祭感赋[J]
.诗词月刊,2015(5):87-87.
6
日本文化人最早泡制侵华“方案”[J]
.海南档案,2005(4):41-41.
7
刘登玲,罗加环.
文化赞助主客体利益诉求探悉[J]
.知识经济,2008(4):169-170.
被引量:1
8
高朝阳.
从历史文化视角看英汉语言中的性别歧视现象[J]
.攀枝花学院学报,2009,26(5):101-103.
被引量:3
9
魏则胜.
当代青年本质的文化构造[J]
.青年研究,2002(4):38-42.
被引量:10
10
郭耕.
湿地探悉[J]
.群言,2014(4):42-46.
日本学刊
2006年 第1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