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马克思主义理论课教学第一线的启示
被引量:11
出处
《求是》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4期53-55,共3页
同被引文献33
-
1孙正聿.关于哲学教育改革的几个问题[J].哲学研究,2000(6):65-69. 被引量:60
-
2钱广荣.十年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述评[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4(9):72-74. 被引量:20
-
3刘贵芹.采取有力措施 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校学生形势与政策教育[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5(3):39-43. 被引量:58
-
4朱卫嘉,屈莲华.当代大学生品德行为的经济对话——家长与大学生“两地书”活动及其机理分析[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5(6):52-56. 被引量:1
-
5卢黎歌.抓好“四入”环节 提高“思想道德修养”课教学效果[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5(6):57-58. 被引量:14
-
6刘福州.也谈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性的提高[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5(10):70-72. 被引量:35
-
7顾海良.着力创新,推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新发展[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5(11):30-34. 被引量:61
-
8周先进.论家庭因素对高校德育的影响及其措施[J].当代教育论坛(宏观教育研究),2006(1):71-72. 被引量:4
-
9贯彻落实中央16号文件精神 切实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J].教学与研究,2006(1):5-6. 被引量:2
-
10李卫红.统一思想 明确任务 扎实工作 高质量实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新课程方案——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管理工作会议上的讲话[J].教学与研究,2006(6):5-14. 被引量:51
引证文献11
-
1胡宪刚.课堂教学对学生能力培养的探索与实践[J].洛阳工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16(3):66-67. 被引量:1
-
2王成元.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课教学中的和谐教育[J].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07,9(7):125-125.
-
3陈忠良.新时期高职院校提高德育实效的途径[J].职业技术教育,2007,28(14):73-75. 被引量:7
-
4苏亮乾,兰珊珊.大学生个体发展与社会发展不和谐的表现及其成因探析[J].柳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8(1):15-18.
-
5顾永平.加强和改进远程开放教育“两课”教学的思考[J].河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8,13(3):51-53.
-
6王新建,关海波,周维公,纵瑞龙.从庄子“寓言十九”说起——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理念蒙太奇[J].淮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7(6):10-13. 被引量:1
-
7胡宪刚.提高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有效性的实践与思考[J].教育与职业,2009(9):135-136. 被引量:3
-
8吴冬梅,郑晓容.主导·理性·服从——把握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教学三原则[J].咸宁学院学报,2011,31(9):119-122.
-
9苏琳玲,李洪新,章晖丽.浅议马克思主义基础课的教学改革与创新[J].大观周刊,2012(36):20-20.
-
10任鹏,孙雷.整体性治理视域下高校学生党建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良性互构[J].思想教育研究,2014(4):73-76. 被引量:11
二级引证文献28
-
1刘明.新时期高职院校和谐师生关系的构建[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21,43(S02):110-112. 被引量:3
-
2赵艳,王星亮.高校党建协同发展在思政教学中的可行性研究[J].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20,0(9):113-114.
-
3杨晓东.构建高职院校新型师生关系探析[J].延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23(2):41-43.
-
4庄海宁.高职政治课课程改革的探索:专题学习课[J].江苏海洋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8(3):101-103.
-
5李丽.提高“思想政治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教学实效性初探[J].科学大众(智慧教育),2011(7):120-120.
-
6施海东,苏萍.论新时期高职院校和谐师生关系的构建[J].无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10(4):5-7. 被引量:2
-
7高进.提高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性的改革探索[J].教育与职业,2012(8):123-124. 被引量:2
-
8李江梅,高亚滨.高职德育研究现状与德育工作创新构想[J].职业技术教育,2012,33(5):90-92. 被引量:2
-
9陈元媛.关于高职德育课教学现状的思考[J].科技视界,2012(18):137-138.
-
10孙万代,杨影.论青年马克思主义者的自我修缮——以长春师范大学“百优青马工程”为例[J].长春师范大学学报,2015,34(7):1-3.
-
1马雄茹.幼儿园早期阅读指导策略[J].教育实践与研究(理论版)(C),2014,0(1):57-60. 被引量:1
-
2张创东,刘凯华.社会主义的发展及其在中国的传播[J].中学历史教学参考,2011(8):30-32.
-
3何振梁.奥林匹克运动及其人文精神[J].学习与研究,2008(7):62-66.
-
4纪宝成.站在时代的新起点上[J].北京教育(德育),2009,0(11):9-11.
-
5于雷,王淑敏,崔杰.中国早期马克思主义者和共产党人建树的人生价值观[J].牡丹江医学院学报,1998,19(4):101-103.
-
6春阳,任海.论奥林匹克精神[J].合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25(3):84-84. 被引量:1
-
7王石磊,王明银.促进学生成长的一剂良方——数学实践活动课意义浅谈[J].吉林教育(中小学教育),2010(2):8-8.
-
8汤晨光.老舍的早期活动与伦敦会[J].民族文学研究,2005,23(2):27-31. 被引量:7
-
9郑婉婉.那条虹[J].福建基础教育研究,2006(17):29-30.
-
10赖正才,钟富举.邓小平同志思想中三个重要观点浅析[J].宜宾学院学报,1990(1):7-1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