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差异中求和谐、求统一的思考——以多民族国家族际关系和谐为例
被引量:11
On Harmonious Ethical Relations in Multi-Nationality Countries
出处
《国际经济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52-54,共3页
International Economic Review
共引文献25
-
1张海洋.简论中国化与和谐社会[J].思想战线,2006,32(2):62-72. 被引量:6
-
2王冀平.飓风过后再读亨廷顿的《我们是谁》[J].长江论坛,2006(2):81-84.
-
3胡键.民主的普世性与民族性——从独联体国家的“颜色革命”看民族认同的政治表达[J].世界民族,2006(3):1-7. 被引量:2
-
4胡键.中国国际角色的转换与国际社会的认知[J].现代国际关系,2006(8):21-24. 被引量:24
-
5郝时远.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观念:尊重差异、包容多样[J].民族研究,2007(1):1-8. 被引量:34
-
6高小岩.郝时远与亨廷顿:和谐与冲突民族观的比较研究[J].新疆社会科学,2008(3):51-56.
-
7高小岩.中美民族观的跨文化比较与和谐理念的确立[J].青海民族研究,2008,19(3):24-27.
-
8郝时远.奥运会留给中国的经验绝非民族主义[J].国际经济评论,2008(5):13-15. 被引量:1
-
9胡键.软实力新论:构成、功能和发展规律--兼论中美软实力的比较[J].社会科学,2009(2):3-11. 被引量:32
-
10徐黎丽,孙金菊,夏妍.影响西北边疆少数民族地区民族关系的变量分析[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41(3):8-23. 被引量:18
同被引文献104
-
1周平.多民族国家国家整合的逻辑[J].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1,48(4):13-23. 被引量:16
-
2缪杨.论现代奥林匹克精神与和谐世界的建设[J].考试周刊,2007(6):105-106. 被引量:3
-
3A.艾德,刘俊海,徐海燕.人权对社会和经济发展的要求[J].环球法律评论,1997,19(4):9-21. 被引量:22
-
4邱本.无偿人权和凡人主义[J].哲学研究,1997(2):39-47. 被引量:20
-
5彭兆荣.民族认同的语境变迁与多极化发展——从一个瑶族个案说起[J].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7,20(1):31-39. 被引量:18
-
6费孝通.中华民族的多元一体格局[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9,26(4):3-21. 被引量:1409
-
7孙进己.论民族融合的不同类型及中华民族融合的不同状况[J].史学集刊,2003(1):10-15. 被引量:24
-
8文培红.“大熔炉”、“种族主义之爱”与ABC的美国梦——有关《华女阿五》的两个悖论[J].西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25(9):216-219. 被引量:11
-
9蒋锐.中俄民族问题比较研究[J].当代世界社会主义问题,2000(3):26-38. 被引量:2
-
10马戎.理解民族关系的新思路——少数族群问题的“去政治化”[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41(6):122-133. 被引量:369
引证文献11
-
1唐贤秋.信任:构建和谐民族关系的社会基础[J].广西民族研究,2006(2):6-12. 被引量:16
-
2郝时远.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观念:尊重差异、包容多样[J].民族研究,2007(1):1-8. 被引量:34
-
3高小岩.中美民族观的跨文化比较与和谐理念的确立[J].青海民族研究,2008,19(3):24-27.
-
4高小岩.奥林匹克精神与人类文明的辉映——兼论尊重差异、包容多样的和谐观[J].世界民族,2008(4):28-33. 被引量:3
-
5常开霞,贺金瑞.“多元一体”:中国民族利益协调论纲[J].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36(6):5-10. 被引量:15
-
6潘红祥.少数民族权利保护的理论基础探析——基于实质平等视角的分析[J].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3,33(1):123-129. 被引量:5
-
7朱碧波,王砚蒙.中国族际政治整合的价值取向析论[J].理论导刊,2014(2):4-7. 被引量:2
-
8朱碧波,王砚蒙.中国族际政治整合的理论诉求及其反思[J].常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15(2):17-22. 被引量:1
-
9朱碧波,王砚蒙.中国族际政治整合的价值取向研究[J].河南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34(3):26-31.
-
10张继焦,尉建文.三论“国家-民族”关系——国际视野与中国经验[J].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8,35(5):49-54. 被引量:13
二级引证文献91
-
1冉红卫.内地高校新疆少数民族学生民族交往现状及对策[J].东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2):101-105.
-
2张坤香.构建少数民族领导干部教育的“自主培训”模式[J].思想战线,2010,36(S1):346-347.
-
3柯伟.构建新疆和谐民族关系之我见[J].兵团党校学报,2007(6):51-53. 被引量:1
-
4张广才.黑龙江高校少数民族传统文化保护平台的构建[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8,26(3):91-93. 被引量:2
-
5周巨安.论诚信美德的个体享用功能[J].黄冈师范学院学报,2008,28(2):13-16.
-
6高小岩.郝时远与亨廷顿:和谐与冲突民族观的比较研究[J].新疆社会科学,2008(3):51-56.
-
7高小岩,崔明玉.奥林匹克精神与尊重差异、包容多样的文明观[J].甘肃联合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24(4):74-78.
-
8高小岩.奥林匹克精神与人类文明的辉映——兼论尊重差异、包容多样的和谐观[J].世界民族,2008(4):28-33. 被引量:3
-
9彭雪红.实现知识共享的关键因素:信任[J].经济研究导刊,2009(15):191-192. 被引量:1
-
10官建生.池田大作的和谐读书教育观[J].韶关学院学报,2010,31(1):36-39.
-
1婚姻危机的信号[J].绿叶,2001(1):61-61.
-
2秦忆.老年夫妻相容五法[J].健身科学,2013(2):17-17.
-
3梁东.坚守与前行[J].中华诗词,2010(1):1-1.
-
4毛志成.指点三“家”文化[J].瞭望,1999(37):52-52.
-
5关儒茜.满族婚姻制度探析[J].边疆经济与文化,2014(3):42-43.
-
6毛志成.指点三“家”文化[J].东北史地,1999,0(3):8-9.
-
7闻闸.说服的准备工作[J].刊授党校,2016,0(9):50-51.
-
8陈立浩,高泽强.黎族族源、族称及族际关系[J].琼州学院学报,2011,18(4):16-20. 被引量:1
-
9张澜,贾柏慧.社会发展与文化因素的相关性研究[J].科教文汇,2012(26):199-199.
-
10王佳.从跨文化交际的角度解析“李阳家暴事件”[J].北方文学(中),2014(2):254-25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