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与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
被引量:5
The land use planning and the persistence use of land resources
出处
《中国土地》
2005年第11期31-32,共2页
China Land
同被引文献18
-
1母涛.生态旅游与可持续发展浅析[J].中国党政干部论坛,2004(7):31-33. 被引量:6
-
2胡玉福,邓良基,张素兰,方从刚.成都市新都区土地可持续利用研究[J].四川农业大学学报,2004,22(3):247-251. 被引量:1
-
3熊廷益.毕节市新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的新思路[J].南方国土资源,2005(9):39-41. 被引量:1
-
4黄建清,胡衡生,韦倩虹.广西花山旅游资源开发利用研究[J].衡阳师范学院学报,2006,27(6):122-125. 被引量:16
-
5孟晓晨,赵星烁.中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实施中主要问题及成因分析[J].中国土地科学,2007,21(3):19-25. 被引量:34
-
6王亚毛,蒋爱华.土地调查技术要求和成果评价[J].资源环境与工程,2007,21(3):328-330. 被引量:1
-
7西林县人民政府.西林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1997-2010年)[R].1999:22-26. 被引量:1
-
8广西国土测绘院.西林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前期调研报告.县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项目,2004:33-35. 被引量:1
-
9尹文秀,刘觉民.新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中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探讨--以岳阳市为例[D].全国农用地分等标准样地建设与成果应用论文集,2005:139-143. 被引量:1
-
10刘敏,周国富,赵翠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研究——以贵州省为例[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34(2):89-96. 被引量:6
引证文献5
-
1李霄冰.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几个问题[J].中共桂林市委党校学报,2007,7(2):22-25.
-
2黄建清,胡衡生,韦倩虹,梁海华.左江壮文化生态保护区土地可持续利用研究[J].改革与战略,2007,23(5):72-74.
-
3罗华艳,胡宝清,杨旺彬.新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中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探讨——以西林县为例[J].广西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24(2):76-79.
-
4陈蛟.浅谈土地资源的合理规划与利用策略[J].神州,2013(2):231-231.
-
5袁继英.基于内蒙古自治区第二次土地调查成果的规划基数转换研究[J].西部资源,2018(2):166-168. 被引量:5
二级引证文献5
-
1唐伟,杨鑫,熊军,陈峰,王英,郭晨.国土空间规划用地分类完善及规划基数转换研究——以山东省诸城市为例[J].山东国土资源,2021,37(1):61-66. 被引量:15
-
2张硬,黄亮东,张硕,陈畅.天津市国土空间规划基数转换方案研究[J].规划师,2020,36(22):52-59. 被引量:10
-
3贺丹,尹珊.国土空间总体规划基数转换实践分析[J].国土与自然资源研究,2023(2):1-4.
-
4张旭,李政,侯剑,赵绪强,刘刚.基于POI数据的国土空间规划现状基数细化方法研究——以广汉为例[J].时空信息学报,2023,30(1):49-55.
-
5马双.青海省国土空间规划基数转换研究[J].城镇化与集约用地,2022,10(2):44-53.
-
1赵黎明.围绕中心抓执法——安徽省国土资源执法监察工作综述[J].国土资源通讯,2005(20):33-35.
-
2居福田.中国城乡社会经济协调发展的趋势[J].学海,1991(3):44-48.
-
3王有德.地勘经济与社会经济协调发展的思考[J].中国国土资源经济,2006,19(4):43-45. 被引量:1
-
4苗楠.论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实践与研究——以济源市为例[J].中外企业家,2013(5):10-12.
-
5彭文达.浅析城市规划和土地规划统筹发展[J].散文百家(下旬刊),2014(4):184-184.
-
6张於倩,尹志娟,刘华根.大兴安岭地区社会经济协调发展状况评价[J].中南林业调查规划,2008,27(1):53-56. 被引量:2
-
7满军.我国农村人力资本投资研究[J].合作经济与科技,2008(8):4-5. 被引量:1
-
8王银银,张文锦.改进GM(1,1)在城市水利与社会经济协调发展应用研究[J].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24(5):50-58.
-
9何家众,林辉.义乌市林业产业发展探讨[J].华东森林经理,2014,28(3):26-29.
-
10赵会茹,崔博,李春杰.农村地区电力普遍服务与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协调性研究[J].华北电力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1):1-6. 被引量: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