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cqvip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族群文化现代化与族群社会现代化
被引量: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族群是构建中华民族统一体的重要单元,又是相对的独立实体。中国的现代化进程使各少数民族群体也不可避免地迈入这一变革轨道,他们特有的族群文化在经济社会的竞争中将面临种种冲击。本文认为,少数民族文化在现代化的世界趋势之下自然会受到理性文化的改造,但是经济进步与文化传统并非简单对立,世界现代化的模式也非同一,在保护宝贵遗产与社会变革之间找到平衡是社会现代化的最好途径。
作者
刘婷婷
机构地区
南京大学社会学系
出处
《新疆社会科学》
2005年第5期91-94,共4页
Social Sciences in Xinjiang
关键词
族群文化
现代化
社会变迁
本土化
分类号
C95 [社会学—民族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19
参考文献
4
共引文献
1548
同被引文献
6
引证文献
1
二级引证文献
2
参考文献
4
1
马戎.
社会学的族群关系研究[J]
.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24(3):5-15.
被引量:46
2
王希恩.
《民族过程与国家》后语[J]
.世界民族,1999(3):19-22.
被引量:3
3
费孝通.
中华民族的多元一体格局[J]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9,26(4):3-21.
被引量:1486
4
关凯.
民族关系的社会整合与民族政策的类型——民族政策国际经验分析(上)[J]
.西北民族研究,2003(2):116-126.
被引量:21
二级参考文献
19
1
费孝通.
中华民族的多元一体格局[J]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9,26(4):3-21.
被引量:1486
2
沃伦斯坦.所知世界的终结,21世纪的社会科学[M].北京:社会科学史献出版社,2002..
被引量:1
3
日丹诺夫斯基.俄罗斯的命运[M].(1993,莫斯科,"赖特"出版社)北京:新华出版社,1995..
被引量:2
4
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编.中国民族工作五十年[M].北京:民族出版社,1999..
被引量:2
5
安东尼·史密斯.全球时代的民族与民族主义[M].(Anthony D.Smith,Nations and Nationalism in a Global Era)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02.
被引量:1
6
戴维·波普诺.社会学[M].(David Popenoe,1995,Sociology-10th ed.Prentice Hall Inc.)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
被引量:1
7
苏联科学院历史所编.苏联国家建设史[M].(上、下册)(1979,莫斯科:"思想"出版社)北京:商务印书馆,1997.
被引量:1
8
爱麦伯恩斯.当代世界政治理论[M].(Edward McNall Burns,1960,Ideas in Conflict,New York:W.W.Norton&Company)北京:商务印书馆,1990.
被引量:1
9
西里尔·E·布莱克编.比较现代化[M].(Cyril E. Black ed.,1976,Comparative Modernization,New York:The Free Press)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96.
被引量:1
10
卡普洛.美国社会发展趋势[M].(Theodore Caplow,1991,American Social Trends,NewYork:Harcourt Brace Jovanovich)北京:商务印书馆,1997.
被引量:1
共引文献
1548
1
石硕.
多民族相处之道:藏彝走廊民族交往的经验与智慧[J]
.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3,50(2):57-64.
被引量:8
2
伊利贵.
抗日战争时期西南少数民族精英中华民族认同的表述与实践[J]
.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2,49(1):70-77.
被引量:3
3
王海锋.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哲学追问及其实践抉择[J]
.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2,49(1):35-44.
被引量:24
4
周星.
中国民俗学著述中的区域本位、民族本位与事象本位[J]
.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1,48(4):24-32.
被引量:7
5
刘仕刚,张继焦.
中国人类学的学科困境和发展新方向[J]
.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0,47(2):40-49.
被引量:5
6
Hu An’gang,Yang Yanxiang.
The System of Ethnic Regional Autonomy and Tibet Autonomous Region’s Practice[J]
.China Tibetology,2021(1):3-24.
7
蒋华林.
作为方法的西北——基于《中国西北农牧民政治行为研究》的文本阐释[J]
.中山大学法律评论,2020(1):271-282.
8
王文轩.
羌人在中华民族共同体形成过程中的历史作用[J]
.西藏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2,43(2):51-57.
被引量:2
9
李宇舟.
两汉时期文化圈层视角下的云南城镇发展[J]
.西南边疆民族研究,2022(1):87-97.
10
姜照中.
拉祜族苦聪人名称考:从古宗到苦聪[J]
.西南边疆民族研究,2022(1):14-35.
同被引文献
6
1
孙九霞.
试论族群与族群认同[J]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8,38(2):24-31.
被引量:121
2
庄孔韶.人类学通论[M].太原:山西教育出版社,2004.339-352.
被引量:29
3
钟建华,汤漳平.
族群文化:闽南文化概念的重新界定[J]
.泉州师范学院学报,2008,26(3):8-11.
被引量:11
4
关丙胜.
演进博弈:族群文化的基本特性[J]
.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30(6):33-37.
被引量:5
5
郭治谦,黄淑萍.
族群认同感的架构——少数族群文化保护初探[J]
.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12,24(6):73-76.
被引量:2
6
庄国土.
亨廷顿的族群文化观及其对国际关系的解读[J]
.世界民族,2004(2):1-8.
被引量:3
引证文献
1
1
余强.
族群文化对少数民族大学生职业心理的影响[J]
.贵州民族研究,2016,37(6):225-228.
被引量:2
二级引证文献
2
1
买雪燕.
民族高等教育公平研究的发展历程、主题及趋势[J]
.当代教育与文化,2019,11(4):98-103.
被引量:4
2
洪玺铭,付再学.
西北少数民族大学生就业预期现象新研究[J]
.大连民族大学学报,2020,22(4):310-313.
1
王胜利.
当代时代特征与现代化新特点[J]
.理论导刊,2002(5):62-64.
2
钱乘旦.
中国需要创造更为优越的现代社会[J]
.人民论坛,2012(3):62-63.
3
J.莱斯利,魏章玲.
遍及全球的家庭模式发展趋势[J]
.国外社会科学,1984(10):43-45.
4
张小文.
科技在亚洲“四小龙”经济发展中的作用[J]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3(2):60-63.
5
杨宝琰.
西方社会心理学研究中的族群性界定——兼论对我国族群社会心理学研究的启示[J]
.贵州民族研究,2012,32(6):23-27.
6
李超元.
试探老子对本原“道”的思维[J]
.学习与探索,1984(5):61-65.
7
刘奔.
试论认识的二重反映[J]
.东岳论丛,1982,3(2):51-55.
8
刘金文.
何谓第三产业[J]
.理论学刊,1985(2):28-28.
9
廖杨.
全球化与族群社会变迁[J]
.黑龙江民族丛刊,2005(4):81-85.
被引量:3
10
高洪涛.
论中国共产党在中国现代化中的历史地位与作用[J]
.东岳论丛,1991,12(3):17-23.
新疆社会科学
2005年 第5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