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公共广播电视体制变迁研究——以BBC为例
被引量:4
出处
《青年记者》
2005年第11期74-77,共4页
Youth Journalist
共引文献103
-
1王国珍.旗帜与论坛——中美主流报纸评论比较[J].当代传播,2004(2):42-44. 被引量:2
-
2李文振.从维护观念市场的多元性看美国的广电规制[J].四川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27(4):85-89.
-
3陆晔.探析市场重构的范式与议题——全球化背景下的美国广电业[J].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01,26(3):9-18. 被引量:8
-
4黄晓芳.关于西方媒介市场化的逆向思考[J].国际新闻界,1999,21(6):23-25. 被引量:17
-
5王国珍.媒体服务公众的基本途径[J].新闻爱好者,2004(7):14-15.
-
6杨金鹏,黄良奇.新闻娱乐化、公众利益和传媒责任[J].新闻界,2004(3):36-37. 被引量:13
-
7马锋,周东华.西方消费者受众观的宏观理论依据探析[J].新闻知识,2005(2):18-19.
-
8唐娟.传媒、政府、政党——对近现代欧美国家传媒与政府关系之演进的历史考察[J].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2000(4):14-20. 被引量:8
-
9刘文瑾.一个话语的寓言——市场逻辑与90年代中国大众传媒话语空间的构造[J].新闻与传播研究,1999,6(2):40-48. 被引量:14
-
10陆晔,赵月枝.美国数字电视:在权力结构与商业利益之间的曲折发展[J].新闻与传播研究,1999,6(3):46-56. 被引量:6
同被引文献9
-
1郭镇之.欧洲公共广播电视的历史遗产及当代解释[J].国际新闻界,1998,20(Z1):50-55. 被引量:16
-
2张允若.外国广播电视体制类型的比较[J].中国广播电视学刊,1999(6):61-64. 被引量:4
-
3马克·莱伯伊,郭镇之.世界公共服务广播的形势: 俯瞰与分析[J].新闻与传播研究,1997,4(2):83-89. 被引量:16
-
4吴予敏.电视进入WTO门栅前的思考[J].南方电视学刊,2001(1):44-48. 被引量:2
-
5郭镇之.公共广播电视:变与不变之间[J].新闻大学,2006(3):49-54. 被引量:16
-
6刘新荣.立足农村,创建有中国特色的公共频道[J].新闻实践,2007(6):20-21. 被引量:5
-
7胡正荣.媒介寻租、产业整合与媒介资本化过程[J].媒介研究,2004,(1). 被引量:2
-
8Chris Barker. Global television. Blackwell, 1997 被引量:1
-
9何辉.价值判断错位—数字电视产业化发展隐藏障碍.经济观察报,2005-04-16 被引量:1
-
1梁英.欧洲公共广播电视何以市场化——在社会学的视野里解读[J].南方电视学刊,2003(5):94-96.
-
2高华.开门办广播 提升影响力[J].记者摇篮,2012(6):55-55.
-
3吴磊.试论中小型公共图书馆体系在共享工程中的地位和作用[J].现代情报,2011,31(12):138-140.
-
4刘梦雅.发出自己的声音——关于我国建立公共广播电视体制的探析[J].经营管理者,2013(21):366-366.
-
5师强.广播活动的打造方向与实现路径[J].中国广播,2012(12):23-26.
-
6林子彬.大型广播活动策划浅议[J].活力,2014,0(12):78-78.
-
7龚布柱.汉城新设大型中国图书专卖店[J].当代韩国,1996(1):46-46.
-
8薛洁.论公共广播电视体制的优势——日本NHK经营模式分析[J].新闻知识,2004(10):49-50. 被引量:6
-
9营口电视人那份沉甸甸的责任[J].记者摇篮,2007(4):41-42.
-
10张建敏,邹定宾.加拿大广播电视业观察与思考[J].思想工作,2009(4):38-3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