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新闻界》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36-37,共2页
Journalism and Mass Communication
二级参考文献18
1 陆晔、潘忠党:《成名的想象:社会转型过程中新闻从业者的专业主义话语建构》,未发表文章。 被引量:1
2 同上。 被引量:1
3 McManus, John H. Market—driven Journalism:let the citizen beware? By Thosand Oaks,CA: Sage, 1994. 被引量:1
4 Reid Hastie and Robyn M. Dawes(2001). Rational choice in an uncertain world:the psychology of judgment and decision making, Sage Publications, Inc. P199. 被引量:1
5 转引自Vollmer, Howard M. & Mills, Donald L. (Eds.) (1966). Professionalization. Englewood Cliffs, N. J: Prentice Hall. 被引量:1
6 Michael Schudson, Discovering the News: a social history of American Newspaper, Basic Books, lnc. 1978. 被引量:1
7 加利福尼亚大学新闻学教授Thomas Leonard在《墙,漫长的历史》(Wall:a long history)说,历史学家关于这一称谓的起源并无考证结果,但《芝加哥论坛报》的Col. Robert R. McCormick和《时代周刊》的创始人Henry R. Luce被认为可能“国家”与“教堂”这一称谓有所关联。转引自Leonard Thomas, Lessons from L. A: The Wall: A Long History, Columbia Journalism Review, 2000 January/February. 被引量:1
8 许志远:《国家与教堂之争——谈编辑权与经营权》,《经济观察报》。 被引量:1
9 Independent Day, American Journalism Review, 1998, 6. 被引量:1
10 雪莉·贝尔吉著,赵敬松主译:《媒介与冲击:大众媒介概论》,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0年9月第一版,第333页。 被引量:1
共引文献115
1 孙小静.对记者权衡隐私权与采访权问题的探讨[J] .新闻传播,2020(7):83-84.
2 王国珍.旗帜与论坛——中美主流报纸评论比较[J] .当代传播,2004(2):42-44. 被引量:2
3 李文振.从维护观念市场的多元性看美国的广电规制[J] .四川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27(4):85-89.
4 陆晔.探析市场重构的范式与议题——全球化背景下的美国广电业[J]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01,26(3):9-18. 被引量:8
5 黄晓芳.关于西方媒介市场化的逆向思考[J] .国际新闻界,1999,21(6):23-25. 被引量:17
6 王国珍.媒体服务公众的基本途径[J] .新闻爱好者,2004(7):14-15.
7 马锋,周东华.西方消费者受众观的宏观理论依据探析[J] .新闻知识,2005(2):18-19.
8 唐娟.传媒、政府、政党——对近现代欧美国家传媒与政府关系之演进的历史考察[J] .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2000(4):14-20. 被引量:8
9 刘文瑾.一个话语的寓言——市场逻辑与90年代中国大众传媒话语空间的构造[J] .新闻与传播研究,1999,6(2):40-48. 被引量:14
10 陆晔,赵月枝.美国数字电视:在权力结构与商业利益之间的曲折发展[J] .新闻与传播研究,1999,6(3):46-56. 被引量:6
同被引文献197
1 李良荣,张春华.诊断中国传媒娱乐化[J] .新闻界,2007(6):13-15. 被引量:28
2 滕朋.论公共利益实现下的传播文明与政治文明[J] .新闻界,2005(4):65-66. 被引量:3
3 杨海峰,王菲菲.维护公平正义:社会和谐的强大基石——和谐社会利益关系问题的社会学思考[J] .长白学刊,2007(6):45-49. 被引量:6
4 傅守祥.泛审美时代的快感体验——从经典艺术到大众文化的审美趣味转向[J] .现代传播(北京广播学院学报),2004(3):58-62. 被引量:37
5 张焱.新闻专业主义对我国舆论监督的影响[J] .求实,2004(S1):150-151. 被引量:7
6 陈信凌.国内现行媒介批评衡估[J]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1997,22(6):20-23. 被引量:3
7 朱光烈.批评,从我开始[J]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1995,20(4):99-101. 被引量:5
8 黄晓芳.公信力与媒介的权威性[J] .电视研究,1999(11):22-24. 被引量:62
9 任飞.泛媒体传播时代的突发事件与信息公开[J] .青年记者,2004(2):20-21. 被引量:2
10 钱莲生,刘玉杰.用新闻专业主义精神改革新闻评奖[J] .新闻传播,2004(7):20-23. 被引量:5
引证文献13
1 姜红.直面时代的问题单——2004年中国新闻学研究热点[J] .新闻记者,2005(3):36-38. 被引量:3
2 王雪珺.受众价值沦丧,大众传媒责任重大[J] .长春理工大学学报(高教版),2012(6):33-34.
3 张晨阳,张国良.2004年中国传播学研究回顾[J] .新闻大学,2005(3):3-10.
4 夏德元.数字时代编辑政治素养应有的新内涵[J] .中国编辑,2009(3):18-20. 被引量:7
5 董天策,刘薇.当前媒介批评实践的议题分析——以新闻专业期刊“媒介批评”专栏文章为样本[J]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30(5):112-118. 被引量:7
6 曹多胜.论电视新闻娱乐化的生成与发展[J] .江淮论坛,2010(2):188-192. 被引量:4
7 王维杰,张晓光.大学文化建设途径的理性思考[J] .经济师,2012(5):85-86. 被引量:1
8 章子轩.从“网络恶搞”现象看传媒文化消费[J] .新闻世界,2012(7):169-170. 被引量:2
9 强月新,刘莲莲.理论阐释、实践拓展与机制保障——推进“走转改”常态化的三个向度[J] .新闻与传播研究,2013,20(2):5-13. 被引量:1
10 阎予成.现代传媒后现代生活与新闻娱乐化[J] .西部广播电视,2015,36(11):95-95. 被引量:2
二级引证文献28
1 魏小凡.新世纪以来中国广告批评研究的知识图景——一项系统性文献综述[J] .科技传播,2023,15(17):62-68.
2 李当奇.从网络恶搞文化看传媒社会责任的回归——以“糗百网”的搞笑文化传播为例[J] .传播与版权,2014(6):113-114.
3 宋万林.厘清、解读与建构新闻学三大元概念之本质——兼论中国当代新闻学理论研究的缺失[J] .社会科学战线,2010(5):151-155. 被引量:1
4 张芳.变化中走向成熟——对我国新闻管理制度的纵横比较[J] .新闻世界,2010,0(12):130-131.
5 胡庆亮,张晓冰,向阳春,朱磊.“新闻娱乐化”研究十年:现状、问题与思考[J] .新闻爱好者(下半月),2011(7):18-20. 被引量:2
6 申启武.缺失与建构——关于广播媒介批评问题的一些思考[J]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11,33(7):76-79. 被引量:1
7 杜欣霓.消费社会与新闻娱乐化的形成及发展[J]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5):157-160. 被引量:2
8 覃合.新媒体浪潮下期刊编辑工作的调适与创新[J] .广西社会科学,2012(7):163-165. 被引量:6
9 杨芳.网络恶搞行为的侵权探讨[J] .中国电子商务,2013(9):8-8.
10 王磊.从新闻报道存在问题谈新闻编辑的职责与应对[J] .新闻传播,2014(6):58-59.
1 洪建场.从文化产业的视角谈图书馆改革与发展[J] .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07,8(10):96-98. 被引量:5
2 赵学军.坚持公益性质强化教育职能——面对21世纪的公共图书馆[J] .图书与情报,1997(1):21-24. 被引量:11
3 于为民.突发事件报道的原则[J] .新闻爱好者,2003(7):8-9.
4 冯剑.受众本位与节目编排[J] .当代电视,2005(4):42-42.
5 本刊评论员.牢记传媒责任 办好“责任传媒”[J] .新闻研究导刊,2006(3):1-1.
6 孙守平.电视报道“受众意识”的强化[J] .记者摇篮,2012(1):64-65. 被引量:1
7 丁文奎.让评论贴近受众[J] .中国广播,2003(12):23-24.
8 袁征.关于新闻"娱乐化"现象的思考[J] .新闻天地(下半月刊),2012(3):89-90. 被引量:1
9 郑亚卡.浅析新闻娱乐化背景下的受众心理[J] .新闻传播,2012(9):38-38.
10 牛明汉.满足受众——三谈坚持“三贴近”增强可读性[J] .军事记者,2004(3):15-1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