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cqvip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免疫组化常用抗原修复技术及注意事项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免疫组化常用抗原修复技术及注意事项杨橙卢勇免疫组化(immunohistochemistry)是应用抗原抗体反应以定位组织中某类抗原成分分布的一门新兴技术。它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精确性,在生物医学领域得到较广泛应用。常规甲醛固定、石蜡包埋过程会导致抗原...
作者
杨橙
卢勇
机构地区
华西医科大学口腔生物医学工程重点实验室
出处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2期162-162,共1页
West China Journal of Stomatology
关键词
免疫组织化学
抗原修复技术
分类号
R361.2 [医药卫生—病理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2
参考文献
2
共引文献
8
同被引文献
0
引证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参考文献
2
1
龙晓霞.
酶消化及微波抗原修复在免疫组化中的应用[J]
.诊断病理学杂志,1995,2(2):115-116.
被引量:6
2
谷化平,胡海霞,熊正文,苏红.
微波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中的应用[J]
.诊断病理学杂志,1994,1(1):51-51.
被引量:4
二级参考文献
2
1
马大烈,谷化平,詹鎔洲,黄玲,谢企良.
微波脱水组织的免疫组化研究[J]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1992,8(1):58-60.
被引量:7
2
王立东,孙予,郭花芹.
微波固定组织与福尔马林固定组织的比较[J]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1992,8(1):52-54.
被引量:7
共引文献
8
1
蔡广玲,余光银,赵洋.
抗原修复液pH值对淋巴组织免疫组化染色的影响[J]
.华夏医学,2005,18(4):501-502.
被引量:2
2
智俐,贾军乐.
免疫组化技术中抗原修复的应用[J]
.包头医学院学报,2006,22(2):204-205.
被引量:1
3
胡宝春,叶琼.
微波免疫组化标本88例分析[J]
.温州医学院学报,1996,26(4):222-223.
4
陈辉树,方立环.
骨髓活检塑料包埋快速制片方法[J]
.白血病,1996,5(4):237-237.
5
万友华,杨海平,刘鲁文,卢星文.
精阜活检的病理诊断与正常精阜形态的对比观察[J]
.诊断病理学杂志,1996,3(4):219-221.
被引量:1
6
蒋海鹰,沈明.
蛋白酶处理对Ⅳ型胶原、层粘连蛋白免疫组化染色的影响[J]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1998,14(2):198-198.
7
刘海洋,王效军,张海宇,王登科,孙征,韩金利,车鹏,秦毅.
微波加热修复和盐酸水解修复方法对大鼠脑组织免疫组化染色结果的影响[J]
.宁夏医科大学学报,2011,33(11):1115-1116.
被引量:3
8
尹淑琴,范艳,朱宏,梁娟,常泓.
重组UK114融合蛋白的表达纯化及免疫组化定位[J]
.山西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9,39(3):95-100.
1
智俐,贾军乐.
免疫组化技术中抗原修复的应用[J]
.包头医学院学报,2006,22(2):204-205.
被引量:1
2
孟奎.
抗原修复技术在免疫组织化学中的作用[J]
.中国组织化学与细胞化学杂志,2001,10(1):109-111.
被引量:15
3
陈龙,周晓春,齐洁敏.
抗原修复技术在免疫组化中的应用[J]
.承德医学院学报,2004,21(4):325-327.
被引量:2
4
张玮,郭顺根.
免疫组织化学中抗原修复的研究进展[J]
.中国组织化学与细胞化学杂志,2002,11(3):329-330.
被引量:2
5
袁士成,张鋆歆,陈妹琼,陈芳芳,李卫东,杜平,李庆勇,张秀圆.
探索细胞免疫组化染色抗原修复方法的合理选择[J]
.诊断病理学杂志,2011,18(6):472-473.
被引量:8
6
骆新兰,林兴滔,罗东兰,刘艳辉,庄恒国.
pH9.0不同成分的抗原修复液对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的影响[J]
.中华病理学杂志,2012,41(3):192-194.
被引量:11
7
宋东明,朱安峰.
免疫细胞化学染色技术在胸水、腹水诊断中的应用[J]
.吉林医学,2012,33(28):6082-6084.
被引量:3
8
陈琼霞.
免疫组织化学抗原修复液PBS与EDTA的比较[J]
.数理医药学杂志,2009,22(4):482-483.
被引量:1
9
骆新兰,刘艳辉,庄恒国,蔡秀玲,许洁.
pH9.0 TrisEDTA和pH6.0 Citrate在抗原修复中的应用[J]
.中华病理学杂志,2005,34(11):749-751.
被引量:8
10
庄庆祺,崔志平,郑瑶函,梅美珍.
胶原刺激后血小板细胞骨架成分分布的变化[J]
.上海医科大学学报,1991,18(3):184-188.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1996年 第2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