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cqvip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中国新诗格律化尝试——论赵朴初的“自度散曲”
被引量: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赵朴初于诗、词、曲皆精,其中尤以曲传神。他笔下之曲,非一般意义上的散曲,而是一种既规范又自由的“自度散曲”,既有传统散曲之韵味,又具新体诗之洒脱。可视之为一种新的格律诗。
作者
钟扬
机构地区
南京财经大学
出处
《江淮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128-133,共6页
Jiang-huai Tribune
关键词
赵朴初
自度散曲
新诗格律化
分类号
I227 [文学—中国文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5
共引文献
8
同被引文献
8
引证文献
1
二级引证文献
0
参考文献
5
1
陈子展.《最近三十年中国文学史》[A]..《中国新文学大系·史料索引集》[C].,..
被引量:1
2
周作人.《谈诗》[A]..《谈虎集》[C].上海书店,1987年版.第39-40页.
被引量:1
3
郭沫若.《论诗三札》[A]..《文艺论集》[C].(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79年版.第215页.
被引量:9
4
赵朴初著..片石集[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78:372.
5
胡适.《(尝试集)四版自序》[A]..《胡适学术文集·新文学运动》[C].(北京)中华书局,1993年9月版.第419页.
被引量:1
共引文献
8
1
罗小凤.
诗言“感觉”——20世纪30年代新诗对古典诗传统的再发现[J]
.文学评论,2013(6):41-49.
被引量:8
2
赵敏,肖琳姚.
鲁迅诗学观念及诗歌评价标准——从“中国最为杰出抒情诗人”说起[J]
.现代语文(上旬.文学研究),2015,0(4):49-51.
3
钟玖英.
陶行知诗歌价值论析[J]
.南京晓庄学院学报,2015,31(4):1-7.
被引量:1
4
张中宇,朱寿桐.
新诗“情绪节奏”命题的由来及其可能性[J]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5):163-167.
被引量:1
5
方长安,黄艳灵.
郭沫若与《女神》[J]
.海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29(6):55-63.
被引量:2
6
董德福.
回观梁启超与胡适关于白话诗的意见分歧[J]
.江苏社会科学,2002(5):178-183.
7
龙泉明,张克.
论郭沫若的文化选择及其“生命底文学”[J]
.贵州社会科学,2003(1):61-65.
被引量:1
8
吴思敬.
二十世纪新诗理论的几个焦点问题[J]
.文学评论,2002(6):107-117.
被引量:7
同被引文献
8
1
王卫国.
赵朴初诗词中的人间佛教思想[J]
.中国宗教,2005(4):30-31.
被引量:2
2
孔庆东.
旧体诗与中国现代文学[J]
.汕头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21(5):15-19.
被引量:9
3
陈友康.
二十世纪中国旧体诗词的合法性和现代性[J]
.中国社会科学,2005(6):143-153.
被引量:50
4
吴承学 何志军.诗可以群--从魏晋南北朝诗歌创作形态考察其文学观念.中国社会科学,2001,(5):174-174.
被引量:10
5
赵朴初.《佛教座谈会讲话》,《赵朴初韵文集》卷八,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3年.
被引量:1
6
陈邦炎.
编、读《赵朴初韵文集》散记[J]
.汉字文化,2007(6):89-94.
被引量:1
7
叶嘉莹.
悼念赵朴初先生——记我与赵朴老相交往之二三事[J]
.法音,2010(6):33-36.
被引量:1
8
王福元,湛芬.
从史官诗歌看中唐唱和之风[J]
.华北电力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1):93-99.
被引量:1
引证文献
1
1
周萍,丽娜.
现代旧体诗的现代性——论佛教领袖赵朴初居士的诗歌创作[J]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45(2):112-119.
1
孙则鸣.
论诗歌格律的内涵和外延[J]
.常熟理工学院学报,2008,22(1):24-26.
2
王钰哲.
卞之琳的十四行体的译与作[J]
.淄博师专学报,2012(4):44-47.
3
于博文.
论闻一多的“三美”诗论对新诗格律化的贡献[J]
.北方文学(下),2015,0(2):91-92.
4
王志谋.
新诗格律化的诱惑与限度[J]
.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33(5):40-42.
被引量:1
5
余见.
《中国现代格律诗选》[J]
.当代文坛,1986(5):78-79.
6
李乐平.
闻一多前期新诗理论的贡献[J]
.江汉论坛,2006(11):128-130.
7
陈仲义.
自由诗主导下的“泛诗体”联盟——新诗形式建设再思考[J]
.文艺评论,2010(1):41-46.
被引量:3
8
王钰哲.
试论卞之琳的十四行体的译与作[J]
.西安外事学院学报,2012(5):42-46.
9
毛翰.
新诗格律化的冷思考[J]
.华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1):100-106.
被引量:1
10
张宁.
论卞之琳对新月诗派的继承与超越[J]
.江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10,29(1):21-27.
江淮论坛
2005年 第5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