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cqvip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戏拟派与虚拟派之比较研究——兼论赵本山与梅兰芳
被引量:
1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戏剧轰动与戏剧体系在20世纪的中国戏剧舞台上,有两种特别的戏剧文化现象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一种是三十年代梅兰芳的京剧演出,不仅在全国引起巨大轰动,而且在世界上也产生不小的轰动影响。另一种是从80年代开始一直延续至今的赵本山的戏剧小品,先是在沈阳、继而在东北。
作者
张丽红
出处
《戏剧文学》
2004年第9期69-72,共4页
关键词
赵本山
戏剧小品
行当
演员
京剧
丑角
平剧
戏曲
戏拟
梅兰芳
分类号
J805 [艺术—戏剧戏曲]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6
引证文献
1
二级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6
1
何理.
赵本山电视小品语言艺术浅析[J]
.电视研究,2005(4):65-66.
被引量:5
2
李莉莉.赵本山小品中幽默的预设研究[D]吉林大学,吉林大学2005.
被引量:1
3
王丽丽.运用概念整合理论分析赵本山喜剧小品中的幽默语言[D]重庆大学,重庆大学2005.
被引量:1
4
赵建铭.
小品创作之我见[J]
.四川戏剧,1996(1):10-11.
被引量:3
5
韩素玲.
谐:小品艺术的维生素[J]
.文化艺术研究,1995(1):51-52.
被引量:1
6
陈孝英.
喜剧小品20年[J]
.当代电视,2004(3):32-33.
被引量:5
引证文献
1
1
席芳.
喜剧小品之概观(英文)[J]
.语文学刊(外语教育与教学),2011(7):57-59.
1
赫亚红,佟平.
戏拟派与体验派之比较研究[J]
.云南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4,16(4):457-458.
2
陈明宏,陈昊.
戏拟性表演体系——二人转文化现象的新发现[J]
.戏剧文学,2012(5):142-143.
被引量:1
3
徐.
历史写实与戏拟狂欢的错位——评影片《赤壁》之失[J]
.社会观察,2008(11):78-78.
被引量:1
4
马小红.
戏拟在现代动画中的应用[J]
.文艺生活(中旬刊),2013(1):127-127.
5
穆海亮.
赵本山小品语言的喜剧性策略[J]
.电影评介,2008(18):110-111.
被引量:3
6
张丽红,李艳荣.
赵本山与布莱希特——论戏拟派与间离派的异同[J]
.戏剧文学,2003(12):31-35.
7
卢红霞.
浅谈戏曲服装[J]
.剧影月报,2010(2):109-109.
被引量:1
8
赵春木,白七桥,张新杰.
论戏曲表演的综合性艺术特征[J]
.戏剧之家,2014(4):66-66.
被引量:1
9
王善朴.
论戏曲表演[J]
.东方艺术,2006(z1).
10
王静.
戏曲艺术之魅力[J]
.时代报告(学术版),2012(08X):113-113.
戏剧文学
2004年 第9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