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389-389,共1页
Wuhan University Journal (Humanity Sciences)
同被引文献424
-
1谢晖.民间法研究[J].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3). 被引量:2
-
2马治国,焦和平.马克思主义法学与中国法制建设[J].理论月刊,2008(11):5-11. 被引量:4
-
3李丽.论社会中个人应有的法治精神[J].政治与法律,2000(6):9-11. 被引量:3
-
4陈锐.凯尔逊的“纯粹法”理论研究[J].西南政法大学学报,2002,4(3):15-26. 被引量:3
-
5孙国华,杨思斌.马克思主义关于法的本质的基本原理必须坚持[J].党政干部学刊,2003(4):4-5. 被引量:3
-
6杜宴林,张文显.后现代方法与法学研究范式的转向[J].金陵法律评论,2001(1):81-90. 被引量:18
-
7郑戈.法学是一门社会科学吗?——试论“法律科学”的属性及其研究方法[J].北大法律评论,1998(1):1-30. 被引量:38
-
8范忠信.中国传统法律文化的哲学基础[J].现代法学,1999,21(2):24-31. 被引量:17
-
9郑强.美国后现代法理学概观[J].环球法律评论,2000,22(2):44-53. 被引量:19
-
10刘金国,刘双舟.中国法理体系的演进及其启示[J].政法论坛,2000,18(5):45-51. 被引量:2
引证文献4
-
1刘雪斌,李拥军,丰霏.改革开放三十年的中国法理学:1978-2008[J].法制与社会发展,2008,14(5):3-36. 被引量:31
-
2张娜,穆随心.关于马克思主义法学中国化的几点思考[J].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42(3):118-121. 被引量:2
-
3林永虎.“马克思主义法学中国化”辨义——论“马克思主义法学中国化”的历史语境与现实意义[J].浙江海洋学院学报(人文科学版),2012,29(6):46-50.
-
4霍佳.探讨马克思主义法学在中国法制建设中的指导作用[J].法制博览(名家讲坛、经典杂文),2012(7Z):120-121.
二级引证文献33
-
1谢冬慧.法理学30年学术史之考证——兼谈《知识之学与思想之学》一文“四大缺陷论”[J].东方法学,2010(5):112-122. 被引量:3
-
2凌斌.中国法学30年:主导作品与主导作者[J].法学,2009(6):15-38. 被引量:26
-
3蒋传光,王逸飞.新中国60年法学研究与法制建设的互动[J].河南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9,24(6):94-107. 被引量:4
-
4林群丰.不道德的背反:论法治本土资源论与道德理性之博弈[J].太原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27(4):19-23.
-
5韩思阳.法理学还要与部门法学疏离多久——以桑本谦先生的法律解释理论为分析视角[J].西南政法大学学报,2010,12(1):21-26. 被引量:4
-
6焦宝乾.对我国法律方法论研究的宏观反思——背景、问题及展望[J].法制与社会发展,2010,16(4):116-125. 被引量:12
-
7蒋海松.学术与政治之间——新中国法理学独立品格的艰难形塑[J].中共浙江省委党校学报,2012(1):95-101. 被引量:3
-
8李佳明.正确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理想图景——兼评《中国法学向何处去》[J].中州学刊,2012(3):74-78. 被引量:2
-
9李志明.从“运动”到“法治”——中国法治转型的前历史考察[J].法学评论,2012,30(5):12-18. 被引量:1
-
10李志明.从“运动”到“法治”—新中国法治转型的历史考察[J].云南行政学院学报,2012,14(5):132-136.
-
1赵民胜,李璐茜.老子“无为而治”思想对当代社会思想教育的启示[J].太原大学学报,2015,16(1):11-13. 被引量:4
-
2杨传涛.论李达对马克思主义法学中国化的贡献[J].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14(1):263-264. 被引量:2
-
3费小兵.《易》思维与马克思主义辩证思维的融通[J].群文天地(下半月),2011(10):202-203.
-
4汪维藩.也谈“依法”[J].天风,1998(9):19-19.
-
5张俊国.论主流意识形态在构建国家价值观中的积极作用[J].党政干部论坛,2008(4):41-42.
-
6田景仲.黑格尔法哲学思想合理内核的当代解读[J].理论导刊,2013(9):58-61.
-
7马义保.从《中国与回教》看庞士谦阿訇[J].中国穆斯林,2013(6):63-66. 被引量:1
-
8陈进华.关于“以德治国”实施战略的思考[J].道德与文明,2001(4):15-16.
-
9刘孝友.从伦理学维度检视群体性事件[J].求实,2012(10):40-42.
-
10付建明.合法性维度与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合法性[J].中共四川省委党校学报,2006(1):12-16. 被引量: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