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语言文字应用》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29-134,共6页
Applied Linguistics
参考文献22
-
1黎锦熙.国语运动史纲[M].北京:商务印书馆,1935.. 被引量:1
-
2.现代中国思想家(第五辑吴稚晖蔡元培)[M].台湾:巨人出版社,1978.. 被引量:1
-
3吴稚晖.朏盦客座谈话[M].上海:泰东书局出版,1929.. 被引量:1
-
4吴稚晖.二百兆平民大问题[M].上海:商务印书馆出版,1924.. 被引量:1
-
5朱传誉.吴稚晖传记资料(二)(三)(四)(五)[M].天一出版社,1979.. 被引量:1
-
6朱传誉.吴稚晖传记资料(八)[M].天一出版社,1981.. 被引量:1
-
7朱传誉.吴稚晖传记资料(十一)[M].天一出版社,1985.. 被引量:1
-
8端生.吴稚晖先生论国语[J].国语周刊,1934,. 被引量:1
-
9乐嗣炳编著..国语学大纲[M],1935:395.
-
10陈洪 陈凌海.吴稚晖先生大传[M].,.. 被引量:1
同被引文献45
-
1周庆生.中国“主体多样”语言政策的发展[J].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34(2):32-44. 被引量:48
-
2苏新春.“实用”观念中的20世纪中国语言学[J].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49(4):1-6. 被引量:4
-
3盛炎.澳门语言现状与语言规划[J].方言,1999(4):298-306. 被引量:6
-
4道布.中国的语言政策和语言规划[J].民族研究,1998(6):42-52. 被引量:34
-
5陈泽平.《京音字汇》的价值[J].辞书研究,1996(4):128-134. 被引量:4
-
6伍精华.进一步做好民族语文工作,为民族团结进步和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服务[J].民族语文,1992(1):1-8. 被引量:4
-
7刘大为.我们需要怎样的语言观?[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5,27(3):74-80. 被引量:10
-
8柯平.语言规划(二)[J].语文建设,1991,0(8):41-42. 被引量:2
-
9柯平.语言规划(一)[J].语文建设,1991,0(7):39-42. 被引量:4
-
10柯平.语言规划(四)[J].语文建设,1991,0(10):39-39. 被引量:1
二级引证文献12
-
1魏芳,马庆株.语言教育规划视角中的外语教育[J].南开语言学刊,2010(1):151-159. 被引量:5
-
2徐启龙.基于语言经济学视角的我国外语教育决策研究[J].全球教育展望,2010,39(3):93-96. 被引量:16
-
3许念一.中国汉字规划研究的必要性[J].学习月刊,2014(14):93-94.
-
4刘书琳,邹长虹.中国与缅甸语言政策、语言规划的对比研究及启示[J].广西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36(6):167-171. 被引量:5
-
5王荣亚,贾凡,和笑寒.清末汉字繁难论研究[J].河北北方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32(3):87-90. 被引量:1
-
6彭茹.缅甸景颇族语言教育的三大特点[J].贵州民族研究,2018,39(2):226-234. 被引量:3
-
7魏丽维,李晶伟.从“史语所”看傅斯年档案史料思想[J].机电兵船档案,2018,34(5):3-5.
-
8郝兴跃,尹枝萍.英语还是邻国语:云南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外语规划研究[J].外语教学与研究,2021,53(3):413-423. 被引量:5
-
9张栋.缅甸语言教育政策探微[J].北部湾大学学报,2022,37(5):95-100. 被引量:1
-
10李伟,焦正达,李彦苇.汉语和英语在缅甸传播的比较研究[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对外汉语教学与研究版),2023,21(1):74-83. 被引量:1
-
1于锦恩.语言规划者的价值观是制定语言政策的重要依据——以吴稚晖主张注音字母主要用于注音为例[J].语言科学,2006,5(5):102-106. 被引量:2
-
2于锦恩.简论吴稚晖在国语运动中的地位和作用[J].语文研究,2005(3):27-30. 被引量:1
-
3蓝东兴.白话文运动:通古今、融中西的成功范例[J].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4):61-65.
-
4王蒙.汉字与中国文化[J].文明,2005(4):8-10. 被引量:4
-
5翟晓丽.葛浩文英译《生死疲劳》之适应与选择[J].宁波教育学院学报,2014,16(2):59-61.
-
6薛荣,王丹.近现代常州籍语言学家对汉语注音系统的贡献[J].哈尔滨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6,6(5):103-105. 被引量:1
-
7任定成.中国学者的科玄之战[J].出版参考,2003(2):29-29.
-
8黄晓蕾.1907、1908年间的“万国新语论争”[J].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2015(5):101-105.
-
9马庆株.中国语文现代化专题研究的一部力作——读赵贤德《常州籍语言学家与中国语文现代化》[J].语文学刊(基础教育版),2015,0(10):114-116.
-
10李效钦.鲁迅杂文的重复手法及其特点[J].语文学刊(高等教育版),1991,0(1):44-4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