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cqvip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汉语词汇复音化对汉语发展的影响
被引量:
5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自从汉语词汇出现复音化趋势之后,汉语的整体面貌在许多方面都出现了较大的变化,语音系统的简化,新词、尤其是虚词和虚语素的产生,新的句式结构和语法范畴的出现,都与汉语双音节的韵律环境有着直接的关系。从语音、词汇及语法等几个角度来探讨汉语词汇复音化对汉语发展所产生的影响。
作者
张悦
机构地区
山东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
出处
《广西社会科学》
2005年第6期169-171,共3页
Social Sciences in Guangxi
关键词
复音化
韵律环境
影响
分类号
H13 [语言文字—汉语]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36
参考文献
8
共引文献
372
同被引文献
82
引证文献
5
二级引证文献
77
参考文献
8
1
王力著..汉语语法史[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5:348.
2
杨琳.
汉语词汇复音化新论[J]
.烟台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5,8(4):90-95.
被引量:10
3
黄志强.
西周、春秋时代汉语构词法概论[J]
.求是学刊,1986,13(3):74-76.
被引量:5
4
陈宝勤著..汉语造词研究[M].成都:巴蜀书社,2002:389.
5
王化鹏.论现代汉语词的双音节化及其发展规律[J].北方论丛,2000,(6).
被引量:4
6
吴为善.
双音化、语法化和韵律词的再分析[J]
.汉语学习,2003(2):8-14.
被引量:73
7
石毓智,李讷著..汉语语法化的历程 形态句法发展的动因和机制[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414.
8
张谊生.
论与汉语副词相关的虚化机制——兼论现代汉语副词的性质、分类与范围[J]
.中国语文,2000(1):3-15.
被引量:290
二级参考文献
36
1
沈家煊.
实词虚化的机制──《演化而来的语法》评介[J]
.当代语言学,1998(3):41-46.
被引量:502
2
胡明扬.
说“词语”[J]
.语言文字应用,1999(3):3-9.
被引量:24
3
张谊生.
说“永远”——兼论汉语词类研究中的若干理论问题[J]
.语言教学与研究,1998(2):20-35.
被引量:23
4
金昌吉.
谈动词向介词的虚化[J]
.汉语学习,1996(2):13-18.
被引量:38
5
董淑慧.
谈“却”(卻)字三项副词用法的演成及其与几个相关副词的平行发展[J]
.汉语学习,1996(4):52-56.
被引量:12
6
沈家煊.
词义与认知——《从词源学到语用学》评介[J]
.外语教学与研究,1997,29(3):77-79.
被引量:42
7
刘利.
先秦汉语的复音副词“不过”[J]
.中国语文,1997(1):67-69.
被引量:14
8
张谊生.
“非x不y”及其相关句式[J]
.江苏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2,32(2):36-40.
被引量:20
9
刘坚,曹广顺,吴福祥.
论诱发汉语词汇语法化的若干因素[J]
.中国语文,1995(3):161-169.
被引量:550
10
孙朝奋.
《虚化论》评介[J]
.当代语言学,1994(4):19-25.
被引量:124
共引文献
372
1
丁丽红.
现代汉语副词的性质、范围与分类研究[J]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40(S01):156-157.
2
李玉晶.
戏源词汇泛化的隐喻、转喻机制[J]
.华中学术,2021(2):162-175.
3
刘佳佳.
新词语“背刺”的语义泛化与创新机制[J]
.汉字文化,2024(17):104-106.
4
韦玲美,骆炳泰,阳毅.
广西六塘镇壮语范围副词浅析[J]
.汉字文化,2023(S01):67-69.
5
蔡紫豪.
从量词“只”到副词“只”[J]
.汉字文化,2022(22):10-12.
6
陈茜.
构式“巨X无比”初探[J]
.汉字文化,2020,0(5):106-109.
被引量:2
7
黄瓒辉.
从集合到分配——“都”的语义演变探析[J]
.当代语言学,2021(1):35-55.
被引量:5
8
李思旭,蒋思恩.
路径事件框架视角下多功能副词“一头”的认知研究[J]
.大连大学学报,2023,44(1):43-49.
9
王亚敏,黄晓光.
“死X”结构中“死”的语法化[J]
.国际汉语学报,2019,0(1):77-86.
10
胡晓慧.
20世纪90年代以来汉语语法化研究述评[J]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9(3):8-14.
被引量:2
同被引文献
82
1
唐元发.
汉语复音化成因再思考[J]
.浙江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7(3):310-314.
被引量:2
2
车录彬.
汉语词汇复音化的再思考[J]
.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31(6):34-38.
被引量:4
3
沈家煊.
实词虚化的机制──《演化而来的语法》评介[J]
.当代语言学,1998(3):41-46.
被引量:502
4
冯胜利.
论汉语的“自然音步”[J]
.中国语文,1998(1):40-47.
被引量:228
5
米万锁.
试论汉语的复音化问题——读《春秋左传集解》札记[J]
.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5,8(3):62-64.
被引量:1
6
胡明扬.
说“词语”[J]
.语言文字应用,1999(3):3-9.
被引量:24
7
马真.
先秦复音词初探(续完)[J]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1,18(1):77-85.
被引量:64
8
郑文貞.
試論語言內部的根本矛盾[J]
.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62,19(2):110-129.
被引量:2
9
殷孟伦.
关于汉語复音詞构詞形式二三例的試解[J]
.文史哲,1958(4):15-19.
被引量:4
10
陈卫兰.
试论敦煌变文词汇复音化的三个趋势[J]
.北方论丛,1997(5):102-105.
被引量:2
引证文献
5
1
蒋翅辉.
汉语词汇复音化影响下的词汇化与虚化[J]
.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16(3):129-131.
被引量:1
2
主金超.
浅析汉语词汇复音化的问题[J]
.现代语文(下旬.语言研究),2011(4):58-60.
被引量:2
3
冷云.
近年来双音化问题研究综述[J]
.辽东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15(3):70-74.
被引量:1
4
王瑞敏.
汉语词汇复音化研究综述[J]
.湖北文理学院学报,2018,39(3):56-61.
5
吴为善.
双音化、语法化和韵律词的再分析[J]
.汉语学习,2003(2):8-14.
被引量:73
二级引证文献
77
1
刘佳佳.
新词语“背刺”的语义泛化与创新机制[J]
.汉字文化,2024(17):104-106.
2
张悦.
汉语词汇复音化对汉语发展的影响[J]
.广西社会科学,2005(6):169-171.
被引量:5
3
李洪民.
动介融合构词的动因初探——以“加以”类形式动词为例[J]
.现代语文(下旬.语言研究),2010(10):29-31.
被引量:1
4
徐静,杨锡彭.
汉语节律研究综述[J]
.南通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21(3):80-83.
被引量:1
5
旷书文.
论“程度副语素+为/是”的语法化[J]
.暨南大学华文学院学报,2005(3):58-67.
被引量:8
6
丁喜霞.
联想构词:同义并列双音词的构成模式[J]
.周口师范学院学报,2006,23(1):122-126.
被引量:8
7
罗耀华,柳春燕.
《语言学概论》课程创新教学尝试[J]
.高等函授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19(2):57-61.
被引量:15
8
刘智伟.
试析含同一语素的同义单双音节动词并存并用的原因[J]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30(1):59-62.
被引量:6
9
龙玫.
演绎“演绎”[J]
.中学语文(教学大参考)(上旬),2007(7):76-76.
被引量:1
10
李文浩.
动词重叠式的源流[J]
.汉语学报,2007(4):64-70.
被引量:15
1
王丽娟.
现代汉语普通话动词名物化形态的韵律要求[J]
.安徽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15(4):50-54.
被引量:1
2
朱东来,王仁华,凌震华,李威.
基于隐马尔科夫模型的汉语韵律词基频模型[J]
.声学学报,2002,27(6):523-528.
被引量:7
广西社会科学
2005年 第6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