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cqvip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论事实错误案件的归责原则
被引量:
5
The Imputation Principle of Cases with Factual Mistakes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刑法中的错误是可能影响犯罪构成符合性判断的评价事实。错误的刑法意义大致可以分为形式意义和实质意义两种。刑法学的错误论的主要任务,就是为司法实践提供哪些错误具有实质的刑法意义或归责意义的判断规则。在客观归责理论的概念和方法的基础上,甲意图杀死乙,因对象错误或打击错误而杀死了丙,这种事实错误不具有实质的刑法意义,应以故意杀人既遂定罪处罚。
作者
倪培兴
机构地区
江苏省无锡市人民检察院
出处
《中国刑事法杂志》
CSSCI
2005年第3期9-18,共10页
Chinese Criminal Science
关键词
事实错误
归责原则
案件
犯罪构成
实质意义
形式意义
判断规则
司法实践
归责理论
对象错误
定罪处罚
故意杀人
符合性
刑法学
既遂
分类号
D914 [政治法律—刑法学]
D923.6 [政治法律—法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19
参考文献
17
共引文献
37
同被引文献
52
引证文献
5
二级引证文献
13
参考文献
17
1
柯耀程著..变动中的刑法思想[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3:406.
2
倪培兴.
对象错误条件下犯罪既遂的认定问题研究——对一例故意杀人案的定性分析[J]
.中国刑事法杂志,2001(4):103-111.
被引量:4
3
林亚刚,赵慧.
对象错误与打击错误——与倪培兴同志商榷[J]
.中国刑事法杂志,2002(3):84-93.
被引量:5
4
[德]骆克信 许玉秀译."客观归责理论"[J].台湾政大法学评论,.
被引量:1
5
马克昌.《犯罪通论》[M].武汉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第113、70页.
被引量:23
6
刘明祥著..刑法中错误论[M].北京:中国检察出版社,1999:300.
7
参见倪培兴:"犯罪客体论",载陈兴良主编:《刑事法评论》(第8卷),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被引量:2
8
在大陆法系三分的犯罪认定模式中,犯罪构成要件(Tatbstand)仅指刑法所描述的"违法行为应受处罚的形式".因而阻却责任(不法意志形成的非难可能性)未必阻却违法,阻却违法未必阻却构成要件符合.但在我国,犯罪构成要件是指行为成立犯罪的法定要件.故阻却犯罪构成符合,包括阻却行为的违法性和责任的内容.
被引量:1
9
所谓行为的主观目的,是指行为人实施特定行为所欲达到的目的.这种目的是一个多层次的复杂的结构,其最表层、最直接的形式,如在直接故意杀人的情况下,表现为杀死某甲或某乙等特定的人.
被引量:1
10
转引自马克昌主编:《近代西方刑法学说史略》,中国检察出版社1999年版,第306页.
被引量:4
二级参考文献
19
1
何秉松.
刑法典修订以来若干重要理论问题新探索(下)──《刑法教科书》(2000年版)的新发展[J]
.政法论坛,2000,18(4):27-42.
被引量:12
2
杨兴培.
再论我国传统犯罪客体理论的弊端[J]
.法学,1999(9):35-41.
被引量:9
3
陈兴良.
中国劳动教养制度研究以刑事法治为视角[J]
.中外法学,2001,13(6):689-700.
被引量:22
4
马克昌.《犯罪通论》[M].武汉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第180页.
被引量:202
5
[日]野村稔著:《刑法总论》,全理其等译,法律出版社2001年版,第395页.
被引量:30
6
马克昌等主编.《刑法学全书》,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1996年版,第37页.
被引量:6
7
在大陆法系刑法理论中,所谓的客体错误与我国刑法理论中的客体错误并不是同一个概念,其所指的客体错误,与我国刑法理论中的对象错误是同一含义.
被引量:1
8
(日)木村龟二主编:《体系刑法事典》,青林书院1981年日文版,第215页.
被引量:1
9
在我国,由于所有的未遂都要承担责任,因此在这种情况下,如果行为人对于该实际结果存在过失,行为人都要承担故意未遂和过失责任的想象竞合.
被引量:1
10
(德)汉斯·海因里希·耶赛克著:《德国刑法教科书》,徐久生译,中国法制出版社2001年版,第376页.
被引量:1
共引文献
37
1
倪培兴,钱高潮.
将他人财物当遗忘物非法占有拒不交出的行为应如何定性[J]
.人民检察,2002(5):32-33.
被引量:1
2
张伟.
打击错误行为性质与后果[J]
.东方法学,2009(4):54-59.
被引量:1
3
于改之.
论“严打”的要素底线及刑罚效益[J]
.法学,2001(12):40-42.
被引量:3
4
郑军男.
不能未遂犯论争——“客观危险说”批判[J]
.法制与社会发展,2002,8(6):142-147.
被引量:11
5
谢根成,魏林.
在犯罪构成整体视野下对犯罪客体的新认识[J]
.河北法学,2005,23(3):12-20.
被引量:1
6
朱建华.
论犯罪客体不是犯罪构成要件[J]
.广东社会科学,2005(3):179-184.
被引量:14
7
赵忠伟.
复杂罪过研究——以滥用职权罪为范例[J]
.广西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6,21(1):79-83.
被引量:2
8
毛毅坚.
论危险犯的中止与既遂[J]
.政治与法律,2006(2):138-141.
被引量:2
9
倪培兴.
解读客观归责理论[J]
.中国刑事法杂志,2007(1):10-19.
被引量:11
10
王强,胡娜.
论主观罪过中的定量因素认识[J]
.中国刑事法杂志,2007(4):25-34.
被引量:5
同被引文献
52
1
丁玉玲,宋伟卫.
刑法事实认识错误分析[J]
.长春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5(4):14-17.
被引量:3
2
伍莺莺,杨明.
美国刑法中错误素质的要求[J]
.西部法学评论,2003(4):51-52.
被引量:1
3
刘明祥.
论刑法中的因果关系错误[J]
.法学评论,1994,12(4):19-23.
被引量:4
4
何秉松,于齐生.
论刑法上的错误[J]
.政法论坛,1994,12(4):8-13.
被引量:1
5
刘明祥.
关于事实错误的学说及其评析[J]
.环球法律评论,1995,17(4):56-64.
被引量:3
6
陈山.
比较视野下的刑法错误理论[J]
.乐山师范学院学报,2004,19(9):116-120.
被引量:2
7
李立丰,杜惠滨.
事实错误中的认识模型[J]
.学术交流,2007(2):61-63.
被引量:2
8
[韩]金日秀,徐辅鹤.郑军男译.韩国刑法总论[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8.26-28.
被引量:11
9
[美]乔治·弗莱彻.反思刑法[M].邓子滨译.北京:华夏出版社,2008.
被引量:10
10
阮齐林.论刑法中的认识错误.法学研究,2000,(1).
被引量:2
引证文献
5
1
章海波.
刑法中事实错误及我国的立法完善[J]
.法制与社会,2008(4):24-25.
2
倪培兴.
解读客观归责理论[J]
.中国刑事法杂志,2007(1):10-19.
被引量:11
3
徐建英,贺冰洁.
浅析刑法中的事实错误[J]
.山东行政学院山东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0(3):111-114.
4
梁绍锋.
刑法错误论的若干问题[J]
.研究生法学,2006,0(6):129-139.
5
樊建民.
论同一构成要件内的行为差误[J]
.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大学学报),2016,34(2):81-90.
被引量:2
二级引证文献
13
1
施雄文.
容许风险与主观归责路径研究——以网络中立帮助行为为例证[J]
.刑法论丛,2022(3):1-25.
被引量:1
2
姜敏.
“客观归责”理论在大陆法系犯罪构成中的地位研究[J]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31(3):42-47.
被引量:3
3
刁俊军,闵鹏.
客观归责理论与刑法因果关系之间的关系及其在我国的前景展望[J]
.法制与社会,2008(23):22-23.
4
车浩.
假定因果关系、结果避免可能性与客观归责[J]
.法学研究,2009,31(5):145-163.
被引量:101
5
姜敏.
“客观归责”在中国犯罪论体系中的地位研究——以因果关系为切入点[J]
.法学杂志,2010,31(6):46-49.
被引量:2
6
王志远.
实质违法观的续造:客观归责理论的真正贡献[J]
.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1,51(3):145-152.
被引量:3
7
陈璇.
论客观归责中危险的判断方法——“以行为时全体客观事实为基础的一般人预测”之提倡[J]
.中国法学,2011(3):148-162.
被引量:66
8
孙运梁.
客观归责理论的引入与因果关系的功能回归[J]
.现代法学,2013,35(1):139-152.
被引量:24
9
商凤廷.
介入因素下客观归责理论之借鉴[J]
.中国刑事法杂志,2015(6):23-42.
被引量:10
10
易益典.
监督过失型渎职犯罪的因果关系判断[J]
.法学,2018(4):173-181.
被引量:6
1
何志荣,张峰杰.
搜查疑凶“顺”走钱财 胆大警察是否犯罪[J]
.人民公安,2001,0(20):35-35.
2
冉翚.
刑法上打击错误的认定——以个案为视角[J]
.成都教育学院学报,2005,19(10):31-32.
3
犯罪构成符合性判断的思维模式[J]
.公安研究,2008,0(1):63-63.
4
徐庆祥.
刑法中的对象错误和打击错误的比较[J]
.哲理(论坛版),2010(4):74-75.
5
林亚刚,赵慧.
对象错误与打击错误——与倪培兴同志商榷[J]
.中国刑事法杂志,2002(3):84-93.
被引量:5
6
吴学斌.
论构成要件符合性判断中的事实形成[J]
.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4,31(5):85-91.
7
吴忆萍.
论事实错误对刑事责任的影响[J]
.重庆商学院学报,2000(5):80-82.
8
张伟.
打击错误行为性质与后果[J]
.东方法学,2009(4):54-59.
被引量:1
9
邱晓宇.
对象错误与打击错误对聚众斗殴罪的犯罪构成认定[J]
.法制与社会(旬刊),2015,0(25):58-59.
10
顾列平,李建军.
打斗中误伤他人是对象错误还是打击错误[J]
.人民检察,2008(11):35-36.
被引量:1
中国刑事法杂志
2005年 第3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