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cqvip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浅析以人为本发展观与马克思主义人的发展思想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以人为本”社会理念的出现是我国社会政治经济体制变革在人们的思想、观念里导致的必然结果,是与我国目前的社会历史条件密不可分的,反映了改革开放在人们精神上的变化。但对这一理念的理解却存在着分歧。以人为本,是以什么人为本,以人的什么为本,这是我们要思考的问题。
作者
王翠英
机构地区
南京大学政治系
出处
《前沿》
2005年第6期24-27,共4页
Forward Position
关键词
以人为本
人的发展三阶段
个体类
分类号
A81 [哲学宗教—马克思主义哲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6
共引文献
1293
同被引文献
0
引证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参考文献
6
1
.马列著作选读(哲学)[M].人民出版社,1988..
被引量:6
2
王锐生.论人的两种全面发展(对话)[J].中国期刊网.
被引量:1
3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6卷)(上)[M].人民出版社,1979.476.
被引量:17
4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
被引量:576
5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6卷,第2分册)[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3.
被引量:2
6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
被引量:782
共引文献
1293
1
刘怡然,商丽英.
关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理性思考[J]
.江西青年职业学院学报,2007,17(4):23-24.
被引量:2
2
董晓蕾.
试析马克思社会形态范畴形成的历史进程[J]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37(3):56-59.
3
黄一诚.
构建和谐社会,实现人更高程度的解放[J]
.改革与战略,2007,23(8):136-139.
被引量:1
4
王浩斌,王飞南.
党的领导集体科学解读马克思主义的理论特色[J]
.太原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25(2):1-4.
5
薛建明.
“人——地”关系可持续的理性思考[J]
.生产力研究,2007(22):3-5.
被引量:2
6
宋一.
把握四个关键 推进社会主义价值体系建设[J]
.中共宁波市委党校学报,2007,29(1):8-11.
7
邝福光.
低熵社会:和谐社会的哲学本质和依据[J]
.钦州学院学报,2007,22(2):60-64.
被引量:1
8
周瑜,刘红莉.
当代大学生幸福观教育之我见[J]
.科教文汇,2007(17):26-26.
被引量:3
9
邹智贤.
传统集体主义话语述评[J]
.湖南行政学院学报,2007(5):97-99.
被引量:1
10
宋一.
毛泽东的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思想[J]
.皖西学院学报,2007,23(6):32-34.
1
张艳玲.
试论马克思人的发展理论的当代成果——“以人为本”思想的产生及其价值[J]
.世纪桥,2011(1):44-45.
2
尹敏杰,邱圣宏.
论以人为本发展观的理论内涵和现实意义[J]
.南京社会科学,2005(12):27-29.
被引量:1
3
罗婷婷.
《共产党宣言》中的自由观及其现实意义[J]
.理论观察,2009(5):14-15.
4
李培挺.
以人为本发展观新诠[J]
.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33(3):1-4.
被引量:1
5
朱佳佳.
浅论马克思主义人的发展观[J]
.淮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8(6):18-19.
6
杨志平.
邓小平以人为本的发展观探析[J]
.辽宁税务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19(3):65-67.
7
舒心心,穆艳杰.
试析马克思视野下“完整的人”及其理论意义[J]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5):58-63.
被引量:10
8
鹿云.
马克思主义人的发展理论浅析[J]
.党史文苑(下半月学术版),2008(10):57-58.
9
倪培强.
邓小平发展观研究[J]
.新疆社科论坛,2006(2):29-32.
10
玉凤.
毛泽东对社会主义民主建设的探索[J]
.包头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3,5(1):44-45.
前沿
2005年 第6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