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cqvip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关于合理确定退耕还林还草土地范围的思考
Thinking of rational confirmation of land areas regarding converting the farmland into forests and grasses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通过比较分析国内外退耕还林实施背景,指出我国退耕还林还草政策对退耕土地范围的规定尚存在不足。并在调查研究基础上,提出了辽宁省退耕还林还草土地范围。
作者
丁玉荣
王秋兵
赵润林
曹文耀
机构地区
沈阳农业大学土地与环境学院
辽宁省退耕还林工程中心
出处
《辽宁林业科技》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28-31,共4页
Liaoning Forestry Science and Technology
关键词
辽宁省
退耕还林
土地范围
分类号
S714.7 [农业科学—林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38
参考文献
7
共引文献
268
同被引文献
0
引证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参考文献
7
1
靳长兴.
论坡面侵蚀的临界坡度[J]
.地理学报,1995,50(3):234-239.
被引量:111
2
唐克丽,张科利,雷阿林.
黄土丘陵区退耕上限坡度的研究论证[J]
.科学通报,1998,43(2):200-203.
被引量:94
3
徐振华,张均营,王学勇,成凤枝.
退耕还林可持续发展的系统思考[J]
.水土保持学报,2003,17(1):41-44.
被引量:47
4
吴发启等著..缓坡耕地侵蚀环境及动力机制分析[M].西安:陕西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255.
5
林敬兰,陈明华,周伏建,蔡志发,黄炎和.
闽南地区地形坡度与土壤侵蚀的关系研究[J]
.福建农业学报,2002,17(2):86-89.
被引量:23
6
裴新富,甘枝茂,刘啸.
黄河流域退耕还林有关技术问题研究[J]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03,17(3):98-102.
被引量:12
7
王秋兵 贾树海 丁玉荣.辽西北农牧交错带土地退化评价方法探讨[A]..辽西北沙漠化土地恢复治理技术研究[C].沈阳:辽宁大学出版社,1991.9-15.
被引量:1
二级参考文献
38
1
吴普特,周佩华.
地表坡度与薄层水流侵蚀关系的研究[J]
.水土保持通报,1993,13(3):1-5.
被引量:43
2
曹文洪.
土壤侵蚀的坡度界限研究[J]
.水土保持通报,1993,13(4):1-5.
被引量:75
3
靳长兴.
论坡面侵蚀的临界坡度[J]
.地理学报,1995,50(3):234-239.
被引量:111
4
阮伏水.
福建花岗岩地区坡度和坡长对土壤侵蚀的影响[J]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5,11(1):100-106.
被引量:18
5
陈明华,黄炎和.
坡度和坡长对土壤侵蚀的影响[J]
.水土保持学报,1995,9(1):31-36.
被引量:34
6
雷阿林,唐克丽.
土壤侵蚀模型试验的原型选定问题[J]
.水土保持学报,1995,9(3):60-65.
被引量:27
7
靳长兴.
坡度在坡面侵蚀中的作用[J]
.地理研究,1996,15(3):57-63.
被引量:91
8
B.Ⅱ.伊万诺夫 李荒(译).坡地坡度和长度对土壤冲刷的影响[J].水土保持科技情报,1984,(4):31-35.
被引量:2
9
贾志军.地面坡度对坡耕地土壤侵蚀的影响.晋西黄土高原土壤侵蚀规律实验研究论文集[M].北京:水利电力出版社,1990.26-31.
被引量:1
10
国家林业局编著.西部地区林业生态建设与治理模式[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0..
被引量:2
共引文献
268
1
苏远逸,李鹏,任宗萍,肖列,王添,张建文,刘展.
坡度对黄土坡面产流产沙过程及水沙关系的影响[J]
.水土保持研究,2020,27(2):118-122.
被引量:15
2
Xiaonan Shi,Fan Zhang,Li Wang,Muhammad Dodo Jagirani,Chen Zeng,Xiong Xiao,Guanxing Wang.
Experimental study on the effects of multiple factors on spring meltwater erosion on an alpine meadow slope[J]
.International Soil and Water Conservation Research,2020,8(2):116-123.
被引量:3
3
范天文,薛发祥,范守民.
伊犁河谷退耕还草的模式及生态经济效益探讨[J]
.新疆环境保护,2004(z1):42-45.
被引量:1
4
程宏,伍永秋.
切沟侵蚀定量研究进展[J]
.水土保持学报,2003,17(5):32-35.
被引量:12
5
皇甫祯富,成格尔,国润才,李兰花.
西北地区退耕还林(草)生态工程综合效益分析——以内蒙古和林格尔县为例[J]
.内蒙古林业科技,2003,29(S1):53-55.
被引量:10
6
徐勇,田均良,沈洪泉,刘普灵.
生态重建模式的评价方法——以黄土丘陵区为例[J]
.地理学报,2004,59(4):621-628.
被引量:25
7
王心源,常月明,高超,陆应诚,沙俊英.
半干旱区季节性河流在荒漠化发育中的作用——以内蒙古四子王旗塔布河流域为例[J]
.地理研究,2004,23(4):440-446.
被引量:8
8
徐勇,马定国,郭腾云.
黄土丘陵区的生态环境建设宜走“梯田退耕”的路子[J]
.水土保持研究,2004,11(3):112-115.
被引量:5
9
闫丽珍,闵庆文.
退耕还林中“经济林”和“生态林”的概念和比例问题[J]
.水土保持研究,2004,11(3):50-53.
被引量:15
10
王继军,谢永生,卢宗凡,权松安.
退耕还林还草下生态农业发展模式初探[J]
.水土保持学报,2004,18(1):134-137.
被引量:42
1
苏水.
秋季鱼病防治[J]
.江苏农村经济(品牌农资),2016,0(9):52-52.
2
邹晓明,黄振.
青海省河南县追溯系统实施背景及应用现状[J]
.农业工程技术(农业工程技术),2012(5):49-51.
3
武小燕.
安徽省耕水机示范推广项目实施效果及经验[J]
.现代农业科技,2010(15):281-282.
被引量:2
4
白玉光,王永军.
青海高原全舍饲母羊乳房炎治疗和预防措施[J]
.黑龙江畜牧兽医(下半月),2012(2):91-92.
被引量:6
5
董学斌.
油松常见病虫害及其防治方法[J]
.中国农业信息,2015,27(4X):84-85.
被引量:1
6
刘龙,李月霖,宁中华.
平原林地放养鸡对生态环境的影响[J]
.中国家禽,2010,32(17):60-61.
被引量:10
7
袁安生.
选种牧草应适宜[J]
.河南畜牧兽医,2004,25(1):48-48.
8
庞丽杰,韩爱惠.
关于林地界定标准的探讨[J]
.林业资源管理,2016(1):6-8.
被引量:9
9
王欧.
建立退牧还草地区生态补偿机制的探讨——以内蒙古翁牛特旗为例[J]
.草业科学,2006,23(6):73-77.
被引量:9
10
倪能 ,金蓉 ,王雪平 .
河西走廊退牧还草生态综合效益分析——以酒泉市为例[J]
.甘肃农业,2004(12):52-53.
被引量:1
辽宁林业科技
2005年 第2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