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cqvip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编造虚假恐怖信息罪若干问题探析
被引量:
7
Issues on crime of fabricating terrorist information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编造虚假恐怖信息罪是我国现行刑法经第三次修正后新增加的一个罪名。本文探析了编造恐怖信息罪的犯罪构成,对近年来发生的此类案件的类型根据行为人的犯罪动因进行了分类,并针对性地探讨了编造虚假恐怖信息罪的有关法律适用问题,一是对该罪的追诉标准及后果严重的认定,二是对行为人以编造虚假恐怖信息的方式实施敲诈勒索犯罪的该如何定罪处罚。
作者
秦明华
机构地区
上海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
出处
《犯罪研究》
2005年第2期33-36,40,共5页
Chinese Criminology Review
关键词
编造虚假恐怖信息罪
问题探析
法律适用问题
现行刑法
犯罪构成
追诉标准
定罪处罚
敲诈勒索
行为人
罪名
案件
认定
分类号
D924.3 [政治法律—刑法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32
引证文献
7
二级引证文献
33
同被引文献
32
1
姜浩峰.
航空难以承受“诈弹”[J]
.新民周刊,2012(40):62-63.
被引量:2
2
傅丽萍.
恐惧信息对儿童青少年心理发展的影响[J]
.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4):78-84.
被引量:2
3
李希慧,沈元春.
虚假广告罪若干问题探究[J]
.河北法学,2005,23(12):16-18.
被引量:20
4
于同志,陈伶俐.
编造、故意传播虚假恐怖信息罪若干问题研究[J]
.人民司法,2005(12):63-66.
被引量:7
5
黄太云.
《刑法修正案(六)》的理解与适用(上)[J]
.人民检察,2006(07X):43-50.
被引量:49
6
赵秉志.刑事法治发展研究报告(2003年卷)[C].北京: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3.
被引量:1
7
王俊平.刑法新增罪名研究[M].北京:人民法院出版社,2004.
被引量:1
8
忻文轲.上海严惩利用网络散布虚假恐怖信息等犯罪行为[EB/OL].(2006-07-05)[2008-12-10]http://www.chinanews.com.cn中国新闻网.
被引量:1
9
赵桂民.扰乱公共秩序和司法活动犯罪司法适用:下[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6.
被引量:1
10
马克昌.《犯罪通论》[M].武汉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第180页.
被引量:202
引证文献
7
1
于同志,陈伶俐.
编造、故意传播虚假恐怖信息罪若干问题研究[J]
.人民司法,2005(12):63-66.
被引量:7
2
巩金麟.
初探紧急状态下的言论处罪——以刑法第二百九十一条切入[J]
.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6(2):95-97.
3
袁建伟.
编造、故意传播虚假恐怖信息罪研究[J]
.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31(2):85-88.
被引量:4
4
李文军.
虚假恐怖信息威胁民航案件频发之原因及对策[J]
.四川警察学院学报,2013,25(4):63-67.
5
李文军.
编造、故意传播虚假恐怖信息罪若干问题探讨[J]
.湖北警官学院学报,2013,26(11):79-81.
被引量:1
6
赵秉志,徐文文.
论我国编造、传播虚假信息的刑法规制[J]
.当代法学,2014,28(5):3-15.
被引量:21
7
时斌.
编造、故意传播虚假恐怖信息罪的客观方面反思与立法完善[J]
.学术探索,2016(5):86-91.
被引量:3
二级引证文献
33
1
姚敏.
高校学生散布网络虚假信息行为的法律规制问题研究[J]
.法制与经济,2020(10):21-23.
2
贾学胜.
编造、故意传播虚假恐怖信息罪之实证解读[J]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32(6):32-37.
被引量:8
3
鲜铁可.
编造、故意传播虚假恐怖信息罪司法适用辨析[J]
.人民检察,2013(22):65-67.
被引量:7
4
李文军.
编造、故意传播虚假恐怖信息罪若干问题探讨[J]
.湖北警官学院学报,2013,26(11):79-81.
被引量:1
5
刘晓山.
论散布“航空诈弹”行为的刑法规制[J]
.法学评论,2014,32(1):170-175.
被引量:2
6
申琪.
论刑法中虚假恐怖信息之认定[J]
.太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13(6):31-37.
7
张新宝,林钟千.
互联网有害信息的依法综合治理[J]
.现代法学,2015,37(2):53-66.
被引量:35
8
赵秉志,袁彬.
聚焦刑事法治的重大现实问题——2014年我国刑法理论研究综述[J]
.人民检察,2015(1):30-37.
被引量:1
9
薛章原,李海丰.
编造、传播虚假信息罪独立成罪的相关法理分析及刑法规制[J]
.湖南警察学院学报,2015,27(5):38-44.
被引量:1
10
陶奕安.
网络编造、传播虚假信息的行为性质[J]
.天水行政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16(5):87-92.
被引量:1
1
杨涛.
是说气话,还是编造恐怖信息——吴虹飞口无遮拦但过错并不是罪过[J]
.方圆,2013(15):8-8.
2
最高法界定编造虚假恐怖信息罪入罪门槛[J]
.江淮,2013(10):50-50.
3
张华.
是编造虚假恐怖信息罪,还是敲诈勒索(未遂)罪?[J]
.人民司法,2003(11):73-75.
4
袁才彦编造虚假恐怖信息案(检例第11号)[J]
.司法业务文选,2013,0(24):2-2.
5
某税干编造恐怖信息被判刑三年[J]
.税收征纳,2005(4):39-39.
6
尹晓涛,祁若冰.
编造虚假恐怖信息罪的认定与处理[J]
.人民司法,2009(4):15-17.
被引量:1
7
男子扬言要炸广州塔获刑一年[J]
.共产党员(下半月),2012(3):39-39.
8
阮建华.
编造虚假恐怖信息罪中“严重扰乱社会秩序”之认定[J]
.中国检察官,2016(16):50-53.
被引量:1
9
李泽强编造、故意传播虚假恐怖信息案(检例第9号)[J]
.司法业务文选,2013,0(23):2-2.
10
冯辉.
不放弃就有希望[J]
.社会工作,2010(23):63-63.
犯罪研究
2005年 第2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