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航空难以承受“诈弹” 被引量:2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诈弹频现,法律似乎有些束手无策。我国对"诈弹"行为的惩处,一直面临着"三低"的难题:即刑期规定低、罚金数额低、量刑结果低。"诈弹"频现,惹人生厌10月9日,国航CA4111、CA1578两航班起飞前,突然接到不明电话威胁。航班经严格检查后,证实为虚惊一场,但航班延误却不可避免。之后,散布飞机炸弹虚假恐怖信息的嫌疑人陈某,于当晚由父亲带领,在广东中山市自首。令人意外的是,陈某有9年精神病史,仅今年1月至2月,他就在中山市第三人民医院就诊过3次。
作者 姜浩峰
出处 《新民周刊》 2012年第40期62-63,共2页 Xinmin Weekly
  • 相关文献

同被引文献16

  • 1秦明华.编造虚假恐怖信息罪若干问题探析[J].犯罪研究,2005(2):33-36. 被引量:7
  • 2张明楷译.日本刑法典[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6:93. 被引量:11
  • 3马克昌.比较刑法原理[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2.642. 被引量:174
  • 4[法]孟德斯鸠.波斯人信札[M].梁守锵,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10:152. 被引量:2
  • 5黄永礼.航班“诈弹”何以频繁上演[N].安徽日报.2012-10-17. 被引量:1
  • 6谭剑锋,安军.认定编造、故意传播虚假恐怖信息罪应注意的两个问题[N].最高人民法院人民法院报.2008-07-09(6). 被引量:2
  • 7吴玉蓉.飞京航班两天三遭威胁“有组织还是偶发事件值得关注”[M].东方早报,2012-10-10(A02). 被引量:1
  • 8[英]边沁.立法理论[M].李贵方等译.北京:中国法制出版社,2005:13. 被引量:1
  • 9孟岩峰.应加大对民航虚假恐怖信息打击[N].21世纪经济报道,2014-03-14. 被引量:1
  • 10张明揩.刑法原理[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1:153. 被引量:1

引证文献2

二级引证文献1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