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中国劳动》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21-22,共2页
China Labor
同被引文献115
-
1陈向东,张凤,Paul M.A.Baker.零工经济与分享经济对劳动的再造与提升[J].中国软科学,2020(1):21-29. 被引量:24
-
2乔启瑶.心理契约违背对组织承诺与工作绩效影响的实证研究[J].企业改革与管理,2020,0(1):86-87. 被引量:3
-
3何江,闫淑敏,关娇.四叶草组织:一种新型混合劳动力组织形态[J].外国经济与管理,2021(2):103-122. 被引量:12
-
4赵琛徽,翟欣婷,蔡婷.工会实践对员工组织公民行为的影响机制——心理契约和高绩效人力资源实践的作用[J].经济管理,2021(3):194-208. 被引量:13
-
5何维达.国外企业的职工参与制及其启示[J].企业经济,1997,16(8):66-67. 被引量:1
-
6曾汉祥,吴琦生.试论澳大利亚工人争取八小时工作制的早期运动——兼议谁最早提出和实现八小时工作制[J].中国人民大学学报,1988,2(1):26-33. 被引量:4
-
7薛志芳.劳动关系评价指标体系的对比评述[J].劳动保障世界(理论版),2010(11):36-39. 被引量:2
-
8武晓玲,王海东.关于企业员工加班现象的模型分析[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04,26(4):86-89. 被引量:3
-
9符策良.构建和谐劳动关系 促进社会和谐发展[J].广东青年干部学院学报,2005,19(2):36-39. 被引量:8
-
10贺秋硕.企业劳动关系和谐度评价指标体系构建[J].中国人力资源开发,2005,22(8):75-78. 被引量:44
引证文献11
-
1李楠.基于劳动力产权关系异化的劳动关系调节机制演变及发展[J].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6(8):43-45. 被引量:1
-
2李铁斌.论国有改制企业新型劳动关系的构建——基于桑德沃劳动关系管理理论模型的分析框架[J].科技广场,2009(10):152-154. 被引量:2
-
3张衔,谭光柱.我国企业劳动关系和谐度的评价与建议——基于问卷调查的实证分析[J].当代经济研究,2012(1):75-81. 被引量:24
-
4王国颖.民营企业劳动关系不和谐程度评价指标体系研究——以珠江三角洲为例[J].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35(1):118-128. 被引量:8
-
5刘英为,王建勇.企业劳资关系满意度影响因素及对策分析——以湖北省民营企业为例[J].现代商贸工业,2014,26(7):89-92.
-
6李亚雄,苟延峰.中小私营企业劳动关系内部影响因素研究——基于广东省问卷调查的实证分析[J].江西财经大学学报,2015(3):20-26. 被引量:6
-
7杨何.会计师事务所劳动关系的影响因素研究[J].决策与信息,2015(21):202-204.
-
8王志坚,谌新民.企业、高管及员工三方视角的和谐劳动关系影响因素实证研究——基于广东省国家级和谐劳动关系综合试验区的调查[J].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学报,2019,33(2):19-29. 被引量:7
-
9王志坚,谌新民.基于logistic模型的企业和谐劳动关系影响因素研究[J].经济数学,2019,36(2):63-69. 被引量:6
-
10宋敏,付浩然.工作时间适度性研究述评[J].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学报,2021,35(1):114-124. 被引量:6
二级引证文献55
-
1班晓娜.经济发展与社会和谐:现阶段劳动关系问题探析[J].经济研究导刊,2010(35):193-195.
-
2杨观来,吴红宇.广东不同类型企业劳动关系和谐度的比较[J].管理现代化,2012,32(4):28-30.
-
3杨观来,吴红宇.不同类型企业劳动关系比较及理论解释[J].经济论坛,2012(7):124-133. 被引量:1
-
4胡磊.马克思主义视角下的国内和谐劳动关系构建研究审视[J].工会论坛(山东省工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2,18(6):10-14. 被引量:1
-
5朱晓文.经济诱因视角下的劳动争议省际差异研究——基于1999-2009年的面板数据[J].中国人力资源开发,2013,30(3):94-99. 被引量:1
-
6何红光,程博.EAP视角下中小企业和谐劳动关系评价体系框架构建研究[J].商业时代,2013(17):102-104. 被引量:1
-
7唐鑛,杨欣然.企业劳动争议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基于4个直辖市的数据[J].山东财政学院学报,2013(4):63-70. 被引量:3
-
8王芳.基于改进密切值法的我国劳动关系和谐度动态评价[J].统计与决策,2013,29(15):62-64. 被引量:2
-
9顾文静.后危机时期的企业劳动关系影响因素分析——基于珠三角企业的抽样调查[J].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19(4):8-13. 被引量:2
-
10凌云.内部劳动力市场强度对劳动关系有效和谐的影响评价[J].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2014,16(2):88-96.
-
1翁越飞.电子提花机装造分析[J].丝绸,2001,38(5):33-35. 被引量:4
-
2屈谦.聚苯硫醚纤维与过滤材料[J].四川纺织科技,1995(4):1-9. 被引量:5
-
3王时英,薛美君,杨以雄.竹纤维产品及其市场开发[J].国际纺织导报,2004,32(2):82-84. 被引量:15
-
4阎均.酪蛋白纤维及其产品开发[J].上海纺织科技,2004,32(6):49-50. 被引量:8
-
5杨寒松.关于我国现行棉花标准改革若干问题的探讨[J].中国纤检,1997,0(6):10-11.
-
62009年1季度变量分析总报告[J].中国宏观经济变量跟踪分析,2009(1):1-6.
-
7许登堡.化学纤维与过滤纺织品[J].合成纤维,1995,24(3):17-24. 被引量:1
-
8L.Onal,张永久.织物性能和水洗对纬编针织物缩水率的影响[J].国外纺织技术(纺织针织服装化纤染整),2004(4):6-8. 被引量:7
-
9彩棉针织物生物酶前处理工艺探讨[J].印染,2016,42(16):62-62.
-
10黄雪红.阳离子芝麻绒的生产工艺[J].针织工业,2015(12):51-54. 被引量: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