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发展的动力机制与大学学科体制创新
被引量:20
出处
《教育发展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97-99,共3页
Research in Educational Development
共引文献96
-
1侯怀银,王茜.20世纪以来我国教育学自主知识体系建构的回顾与反思[J].教育科学,2023,39(6):1-8. 被引量:1
-
2蒲若茜.折中主义教学法在英语教学改革中的应用[J].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23(S1):21-25. 被引量:4
-
3夏荣.英语教学法探讨[J].北京宣武红旗业余大学学报,2009(2):26-27. 被引量:1
-
4蔡继明.从按劳分配到按生产要素贡献分配--中国改革开放30年收入分配制度演变与分配理论创新[J].政治经济学评论,2008(2):84-98. 被引量:5
-
5赵晓.“阳光”=“SUNLIGHT”?[J].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7,23(6):79-81.
-
6郭必裕.我国高校特色专业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现代教育科学(高教研究),2004(4):84-86. 被引量:35
-
7郭必裕.高等教育专业口径分析[J].江苏高教,2004(6):82-84. 被引量:3
-
8刘晖.北京高等学校专业结构现状分析[J].中国高教研究,2004(10):29-31. 被引量:8
-
9黄荣怀,沙景荣,李茂国.高校学科专业发展的教育生态观[J].中国大学教学,2004(10):25-27. 被引量:19
-
10章剑和.“别在冬天砍树”对教育的启示[J].教育发展研究,2005,25(2):110-111.
同被引文献248
-
1阎凤桥.学科评估的多重逻辑[J].教育发展研究,2021(1):7-9. 被引量:6
-
2张金福,宣勇,王才领.我国大学学科发展模式的反思与创新[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8,56(1):95-99. 被引量:14
-
3丁哲学.运用改进的层次分析技术构建高校重点学科评价体系[J].教育探索,2008(1):23-24. 被引量:6
-
4翟翠霞.学科内涵建设与学位授权点申报[J].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6(3):324-326. 被引量:5
-
5王丹.媒介变迁与大学学科发展[J].扬州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09,13(4):15-17. 被引量:1
-
6孟建伟.功利主义和理想主义的张力──关于科学的动力、目的和社会价值问题的思考[J].哲学研究,1998(7):16-22. 被引量:15
-
7刘则渊,王海山.近代世界哲学高潮和科学中心关系的历史考察[J].科研管理,1981,2(1):9-23. 被引量:47
-
8丁树德.科技术语翻译中的概念转换[J].中国翻译,1996(5):25-26. 被引量:10
-
9卢元镇.体育科学[J].体育文化导刊,1995(1):48-50. 被引量:7
-
10肖自力.我国文献资源建设和高校图书馆的使命[J].大学图书馆通讯,1984,2(6):3-14. 被引量:27
引证文献20
-
1刘永,邓胜利.情报学发展的动力机制分析[J].图书情报工作,2006,50(7):42-45. 被引量:4
-
2何刚.简论高校学科群的协同效应[J].中国高教研究,2006(12):32-34. 被引量:31
-
3崔振洪,杨建秀,王续琨,刘旭.知识管理学产生的动力[J].科学管理研究,2007,25(6):63-65. 被引量:3
-
4高林,吴智泉.发展应用性高等教育若干基本问题的研究[J].中国高教研究,2008(5):44-46. 被引量:36
-
5许立,李萍.论“四位一体”的学科立项建设管理模式[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9,27(6):54-56.
-
6杨建秀,崔振洪.知识管理学演进发展的系统动力学分析[J].图书情报工作,2009,53(10):126-130. 被引量:1
-
7王协舟.中国档案学的动力机制[J].档案学研究,2009(3):11-13. 被引量:7
-
8李辽宁.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发展的逻辑规律与内在动力[J].思想理论教育,2010(5):50-54. 被引量:4
-
9郑飞中.新形势下地方医学院校学科建设的对策研究[J].温州医学院学报,2012,42(2):202-204. 被引量:6
-
10朱明,杨晓江.大学学科评价之思辨[J].中国高教研究,2012(5):41-47. 被引量:12
二级引证文献159
-
1殷小雲,熊秋惠.教育学领域跨学科研究生能力发展及路径研究[J].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20(1):134-136. 被引量:1
-
2张敏,刘雄利,周英,林冰.综合型大学与科研平台应答式互促发展机制探讨[J].科技经济导刊,2020,0(2):1-2.
-
3齐大路,黄汉升.学科形态演变视角下中国体育学发展的历程、谱系及启示[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23,46(1):79-92. 被引量:4
-
4赵智博.协同效应:高校学科建设的目标选择[J].辽宁教育研究,2007(12):45-47. 被引量:4
-
5向兴华,杜娟,朱永东.学科综合化背景下学科群建设若干问题的思考[J].高教探索,2011(2):80-84. 被引量:8
-
6王燕,黄韬.地方高等院校学科建设存在的问题和对策[J].成都中医药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3,15(2):27-28. 被引量:2
-
7庞军,杨扬,唐宏亮.学科群建设在培养创新型研究生中的重要意义[J].经济与社会发展,2007,5(8):155-157. 被引量:7
-
8李伟超.我国情报学科建设与发展阻力分析[J].情报理论与实践,2008,31(4):485-487. 被引量:2
-
9韩新君,张泳.高校体育交叉学科的设置——基于非传统体育院系的探讨[J].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8(5):73-76. 被引量:3
-
10吴智泉.应用型大学发展应用性学科探析[J].大众商务(教育版)(民办教育研究),2009(7):70-73. 被引量:3
-
1黄黎斌.基于探究式教学视角下的高中历史教学研究[J].考试周刊,2015,0(50):145-145.
-
2周瑞莲,姜红伟.How to Discipline Students in the United States[J].中学英语园地(八年级),2008(9):14-15.
-
3邬美丽.让多样化的复习方法在数学课堂中通行[J].赤子,2015(12Z).
-
4赵小兵,周勋.后现代知识观视角下的高中物理教材[J].湖南中学物理,2013,0(6):31-32.
-
5李海.知识论对教学的影响[J].高等教育研究,2007,28(2):74-78. 被引量:8
-
6论中学历史知识的性质及地位[J].中学历史教学参考,1997,0(8):16-18. 被引量:1
-
7董自连.多媒体网络环境的高中英语教学实施策略[J].时代教育,2012(16):56-56. 被引量:2
-
8林飞鹏.数学意义及其教育价值分析[J].课程教育研究,2015,0(25):121-122.
-
9蔡舫,马彦平.八年了,负重前行的高中新课程[J].基础教育课程,2013(1):33-41. 被引量:1
-
10杨旭东.论“无知的教育者”——兼评“前教育知识”[J].教育与现代化,2002(1):78-8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