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cqvip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传播学意义下的余光中诗歌
被引量: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从传播学的角度看,台湾诗人余光中的诗歌在不同的文化空间广为传播,深受读者的喜爱,在大陆的传播也处于持续升温的状态,从各种选录和品评来看,我们发现余诗始终是选家和评家视野中的亮点。从文学传播的视角来考察和描述余光中诗歌的传播情况,认真研究余光中诗歌的传播技巧,总结其有效传播的成功经验,可以从一个新的维度来进一步观照和体认余光中诗歌的艺术成就及其诗史地位。
作者
梁笑梅
机构地区
西南师范大学中国新诗研究所
出处
《江汉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100-104,共5页
关键词
余光中
信息
信源
信宿
分类号
I206.6 [文学—中国文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16
参考文献
9
共引文献
43
同被引文献
29
引证文献
1
二级引证文献
0
参考文献
9
1
[美]戴安娜·克兰著 赵周新译.《文化生产:媒体与都市艺术》[M].译林出版社,2001年版.第38页.
被引量:11
2
杨志学,郑笑平.
从传播学角度看诗歌[J]
.诗刊,2003(23):70-71.
被引量:2
3
吕进.
论中国现代诗学的三大重建[J]
.文艺研究,2003(2):48-54.
被引量:21
4
陆耀东.《余光中:将在新诗史上长存的诗人》[J].《湖南社会科学》,2001,(1).
被引量:1
5
杜国清著..诗情与诗论[M].广州:花城出版社,1993:232.
6
余光中.《青青边愁》[M].台湾纯文学出版社,1982年版.第106页.
被引量:1
7
余光中著..望乡的牧神[M],1986:276.
8
赵敏俐.
关于加强中国诗歌与音乐关系研究的几点思考[J]
.文艺研究,2002(4):97-99.
被引量:13
9
黄国彬.《火浴的凤凰》[M].台湾纯文学出版社,1986年版.第219页.
被引量:1
二级参考文献
16
1
雅克·马利坦.《艺术与诗中的创造性直觉》[M].三联书店,1991年版.第180-181页.
被引量:9
2
韦勒克 沃沦 刘象愚等译.《文学理论》[M].三联书店,1984年.第236页.
被引量:135
3
.《闻一多全集》卷一[M].三联书店,1948.202页.
被引量:2
4
海德格尔.《艺术作品的本源》[M].文化艺术出版社,1991年..
被引量:2
5
《简明不列颠百科全书》卷七,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86年版,第236页。
被引量:1
6
浜田正秀:《文艺学概论》,中国戏剧出版社1985年版,第60页。
被引量:5
7
[28] 《闻一多全集》湖北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卷二第62页,卷三第435页。
被引量:1
8
[16][19][20][23][24][25][27] 《何其芳文集》人民文学出版社1984年版,卷四第450页,第62页,卷五第448页,第448页,第7页,卷六第69页,第69页,卷四第247页。
被引量:1
9
刘熙载《文心雕龙·总术》:“今之常言,有‘文’有‘笔’,以为无韵者‘笔’也,有韵者‘文’也。”
被引量:1
10
《文艺学概论》,中国戏剧出版社,1985年版,第41页。
被引量:2
共引文献
43
1
刘桂珍.
论中华“诗乐传统”[J]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1):123-133.
被引量:5
2
雷斌.
诗歌观念的对话与重建——从何其芳诗歌定义开始的审思[J]
.重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3,12(4):88-89.
被引量:1
3
童龙超.
对诗歌定义“公式化”问题的反思——以何其芳诗歌定义为例[J]
.贵州教育学院学报,2004,20(5):43-44.
4
蒋蕾.
现代格律诗:再也无法回避的选择[J]
.重庆邮电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17(1):118-121.
5
童龙超.
对新诗传播形式转型的思考[J]
.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27(2):62-63.
6
梁笑梅.
中国诗歌传播学的学理背景与学科特质[J]
.西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31(4):138-141.
被引量:4
7
娄永琪.
系统与生活世界理论视点下的长三角农村居住形态[J]
.城市规划学刊,2005(5):38-43.
被引量:14
8
杜瑞平,刘硕.
挽歌的审美文化价值[J]
.中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22(2):19-23.
被引量:2
9
单小曦.
电子传媒时代的文学场裂变——现代传媒语境中的文学存在方式[J]
.文艺争鸣,2006(4):43-47.
被引量:16
10
褚芝萍.
略论诗歌言说方式的特殊性——关于诗歌的艺术媒介的讨论[J]
.阅读与鉴赏(教研),2006(11):29-31.
同被引文献
29
1
徐学.
余光中性爱诗略论[J]
.华文文学,2005(2):32-39.
被引量:2
2
李丹.
试论余光中诗歌的“中国结”[J]
.华文文学,2003(2):64-69.
被引量:2
3
李朝.
中西双重融合的典范———评余光中的诗[J]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7(1):50-55.
被引量:5
4
黄维梁.
为李白、杜甫造像——论余光中与唐诗[J]
.海南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17(4):35-42.
被引量:2
5
杨景龙.
“母题”“原型”说《乡愁》——余光中《乡愁》的文本细读[J]
.名作欣赏(鉴赏版)(上旬),2004(11):105-111.
被引量:7
6
陈晓敏.
余光中《乡愁》美学分析[J]
.语文教学与研究(教研天地),2004(05S):44-45.
被引量:1
7
彭立勋.
余光中的诗歌美学思想[J]
.世界华文文学论坛,2001(1):36-40.
被引量:2
8
张永健.
论余光中思乡恋土诗歌的特色[J]
.世界华文文学论坛,2001(1):41-44.
被引量:2
9
韦佩仪.
余光中研究在新马[J]
.世界华文文学论坛,2001(1):45-49.
被引量:2
10
庄伟杰.
灵魂的珍珠项链——余光中诗歌从边缘切入的两种向度窥探[J]
.晋阳学刊,2005(1):103-108.
被引量:3
引证文献
1
1
胡俊.
近十年余光中诗歌研究述评[J]
.文教资料,2008(28):197-200.
1
梁笑梅.
传播学意义下的余光中诗歌[J]
.中外诗歌研究,2004(3):157-164.
2
孙玉.
对岸(外二章)[J]
.散文诗,2002,0(2):60-61.
3
袁辛.
高中金字塔&大学金字塔——自信源于自我悦纳[J]
.中国大学生就业,2008(23):57-57.
4
曾小月.
论余光中诗歌对古典诗艺的运用[J]
.当代文坛,2006(1):118-119.
被引量:2
5
刘晓芳.
传播视野中的唐宋元代言体诗歌[J]
.重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17(2):128-129.
被引量:1
6
李健.
传播学视野下的竹枝词发展[J]
.安徽文学(下半月),2006(9):5-5.
被引量:1
7
周林妹.
对张恨水小说的传播学透视[J]
.学术交流,2006(4):162-165.
被引量:2
8
洪繻.
瓦窑村读书记[J]
.美文(青春写作),2011(10):52-52.
9
吴梦川.
吴梦川小说两篇[J]
.延河,2014(3):49-57.
10
郭文姝.
试论中国新诗的终极重建[J]
.作家,2010(8):27-28.
江汉论坛
2005年 第3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