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藏高原生态区划和重点开发战略探讨
被引量:3
The Strategic Study of Ecological Divisions and Key Development in the Qinghai Plateau
出处
《青海社会科学》
2001年第6期49-55,共7页
Qinghai Social Sciences
同被引文献33
-
1李玲燕,祝永超,宋慧慧,裴佳佳.西北生态脆弱区农户取暖能源选择行为的空间异质性及其影响因素研究——基于陕西、甘肃、青海、宁夏1263户农村家庭的调研数据[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23,37(1):36-43. 被引量:2
-
2南文渊.西部少数民族地区可持续发展探讨[J].青海民族研究,1998,9(2):12-23. 被引量:5
-
3周曙东,崔奇峰,王翠翠.农牧区农村家庭能源消费数量结构及影响因素分析——以内蒙古为例[J].资源科学,2009,31(4):696-702. 被引量:28
-
4孙健.西北民族地区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完善——以青海为例[J].青海社会科学,2011(2):59-63. 被引量:25
-
5韩昀,王道龙,毕于运,刘继芳.农村家庭用能消费结构变化趋势研究——山东省郯城县实证分析[J].北京农学院学报,2013,28(4):47-51. 被引量:3
-
6杜万平.谁为西部生态补偿?[J].西部大开发,2001(10):12-14. 被引量:2
-
7王效华,冯祯民.中国农村家庭能源消费研究——消费水平与影响因素[J].农业工程学报,2001,17(5):88-91. 被引量:28
-
8仇焕广,严健标,江颖,李登旺.中国农村可再生能源消费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17(3):10-15. 被引量:31
-
9丁志华,刘振华,冯猜猜,黄丹.城乡居民能源消费行为差异性分析—以江苏省为例[J].商业经济研究,2016(3):41-43. 被引量:3
-
10姚檀栋,陈发虎,崔鹏,马耀明,徐柏青,朱立平,张凡,王伟财,艾丽坤,杨晓新.从青藏高原到第三极和泛第三极[J].中国科学院院刊,2017,32(9). 被引量:153
引证文献3
-
1蒲文成.青藏高原牧区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思考[J].青海民族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30(4):62-69. 被引量:2
-
2南文渊.青藏高原藏区可持续发展的新思路[J].青海民族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29(2):1-8. 被引量:5
-
3周婷,王强,党牛,毛旭锋,张华,张琦琦,陈达荃.青藏高原少数民族聚居区家庭能源转型效应及其影响因素研究——基于青海省1188户家庭的问卷调查[J].地理科学进展,2023,42(10):1921-1932.
-
1世界各大区域出生率的变化[J].人口学刊,1984,6(2):15-15.
-
2张河函,郭晴.中国、日本、韩国农业政策对比研究[J].世界农业,2014(1):55-59. 被引量:6
-
3银措吉.论青藏高原生态环境及其保护措施[J].青海民族大学学报(藏文版),2016(3):124-128.
-
4贾治邦提出携手共建美丽富饶的绿色家园[J].国土绿化,2006(5):1-1.
-
5《学术论坛》一九八三年总目录[J].学术论坛,1983(6):116-120. 被引量:1
-
6唐建蓉.桂林市人才开发战略探讨[J].社会科学家,2000,15(6):104-105.
-
7常青.历史时期青藏高原地区与内地的经济联系[J].甘肃民族研究,2000(4):60-67.
-
8田志刚,高涛,杨光.山西省小麦生产现状及存在问题分析[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13,23(17):139-141. 被引量:10
-
9万欣,于俊文,曹序,赵玉林,高宏鼎.生产关系适合生产力性质的规律和人民公社化[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60(1):11-22.
-
10日本软件业掠影[J].程序员,2001(3):22-2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