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扩大公民有序的政治参与”的原则基础
被引量:1
出处
《前进》
2001年第1期32-34,共3页
同被引文献23
-
1李煜玘.农民工维权途径选择调查研究[J].劳动保障世界(理论版),2010(10):59-60. 被引量:4
-
2王金红,黄振辉.制度供给与行为选择的背离——珠江三角洲地区农民工利益表达行为的实证分析[J].开放时代,2008(3):60-76. 被引量:28
-
3蔡禾,李超海,冯建华.利益受损农民工的利益抗争行为研究——基于珠三角企业的调查[J].社会学研究,2009(1):139-161. 被引量:180
-
4杨建华,张秀梅.浙江省农民工劳资关系调查报告--兼与其他社会群体对比[J].浙江社会科学,2009(12):48-55. 被引量:11
-
5刘传江.新生代农民工的特点、挑战与市民化[J].人口研究,2010,34(2):34-39. 被引量:238
-
6李尚旗.农民工利益表达机制存在的问题及其完善[J].山东社会科学,2010(8):122-125. 被引量:11
-
7蔡禾.从“底线型”利益到“增长型”利益——农民工利益诉求的转变与劳资关系秩序[J].开放时代,2010(9):37-45. 被引量:128
-
8刘爱玉.劳动权益受损与行动选择研究:两代农民工的比较[J].江苏行政学院学报,2011(1):66-73. 被引量:32
-
9李艳.新生代农民工的利益诉求与管理策略——以南海本田停工事件为例[J].中国人力资源开发,2011,28(4):90-92. 被引量:8
-
10周斌.行动主体视角下新生代农民工维权行动的探讨[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34(6):147-151. 被引量:8
-
1屈晓黎.社会法中的无过错责任原则[J].金卡工程(经济与法),2011,15(5):111-111.
-
2江英杰.略论类推中的几个问题[J].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5,1(4):46-48.
-
3陈敦荃.外交用语的一些特点[J].外交评论(外交学院学报),1985,7(3):78-84. 被引量:1
-
4T.奥伊则尔曼,舒白.马克思主义自我批评的原则基础[J].哲学译丛,2000(4):30-38. 被引量:2
-
5黄学诗.党校应十分重视党性教育[J].中共山西省委党校学报,2000,23(1):54-55.
-
6苟义伦.论领导班子的团结[J].南都学坛(南阳师专学报),1997,17(5):73-76.
-
7柴小林.“千年发展目标”任重道远——写在联合国60岁诞辰时[J].WTO经济导刊,2005(10):18-20.
-
8掏心见胆,才是真团结[J].新长征,2013(11):34-34.
-
9邢爱芬.建立国际新秩序和发展当代国际法基本原则[J].新视野,2005(2):78-80.
-
10付慧姝,许开华.浅析善意取得制度[J].江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3(1):123-12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