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文献6
-
1何家弘.“论司法证明的目的和标准—兼论司法证明的概念和基本范畴”[J].法学研究,:44-44. 被引量:1
-
2陈响荣,杨央平,蒋南成,李刚.诉讼效益与证明要求——论在民事诉讼中应确立高度盖然性原则[J].法学研究,1995,17(5):37-43. 被引量:34
-
3谷口安平:《程序的正义与诉讼》,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6年1月第1版,第232页 被引量:1
-
4张卫平..诉讼构架与程式[M],2000.
-
5李浩著..民事举证责任研究[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3:280.
-
6白绿铉:《美国民事诉讼法》,经济日报出版社1998年10月第2版,第18页 被引量:1
共引文献33
-
1黄世邕.我国民事诉讼证据制度的若干问题探讨[J].广西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0,15(S1):30-32.
-
2刘光.法律真实性和形式合理性——民事审判方式改革引发的法社会学思考[J].山东警察学院学报,2002,14(5):47-50. 被引量:6
-
3张涵.民事法学研究评述[J].法学研究,1996,18(1):14-26. 被引量:4
-
4钟照元,李小鹤,奉晓政.法国和美国民事证明标准差异简论[J].和田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汉文版),2004,24(3):57-58.
-
5肖建国.论民事举证责任分配的价值蕴涵[J].法律科学,2002,20(3):101-112. 被引量:35
-
6李忠民.试论英美法系国家刑事证明标准及其“盖然性”理论[J].江西财经大学学报,2004(6):68-70. 被引量:2
-
7王信峰.论民事诉讼的证明标准[J].政法论丛,2001(6):48-51.
-
8聂铄,胡克敏.试比较民事诉讼和刑事诉讼的证明标准[J].当代法学,2002,16(8):95-98. 被引量:3
-
9高飞.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在逃时被害人民事权利救济研究[J].江西公安专科学校学报,2005(3):65-67.
-
10德州仪器推出新型锂离子电池充电器[J].电源技术应用,2006,9(8):20-20.
同被引文献20
-
1李浩.民事证据的若干问题——兼评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司法解释》[J].法学研究,2002,24(3):63-76. 被引量:40
-
2汤维建.论民事诉讼中的举证责任倒置[J].法律适用(国家法官学院学报),2002(6):4-11. 被引量:49
-
3毕玉谦.证人制度与人证方式之确立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主要问题透视之三[J].法律适用(国家法官学院学报),2002(6):26-29. 被引量:6
-
4贺小荣.论民事举证责任双重含义的理论基础及其应用价值[J].法律适用(国家法官学院学报),2002(9):14-16. 被引量:3
-
5刘亚宁,李欣红,徐伟东.设立庭前准备程序相关问题探讨[J].法律适用(国家法官学院学报),2002(9):67-70. 被引量:4
-
6毕玉谦.证明责任与证明责任分配规则——《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主要问题透视之一[J].法律适用(国家法官学院学报),2002(4):24-28. 被引量:5
-
7谷口安平著 王亚新 刘荣军译.《程序的正义与诉讼》[M].中国政法大学出版,1996年.. 被引量:30
-
8最高人民法院民事诉讼法调研小组编.《民事诉讼程序改革报告》[M].法律出版社,2003年版.第175-179页. 被引量:10
-
9.[N].《人民法院报》“正义周刊”,2002年12月27日. 被引量:1
-
10厦门市中级人民法院课题组.“关于新证据若干问题的探析”[N].《人民法院报》,2003年6月17日. 被引量:1
-
1《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有关条款的理解与介绍[J].中国注册会计师,2002(11):46-48.
-
2王沙力,鄢静雯.浅论专家证人制度对我国医疗过错诉讼纠纷的启示[J].中国市场,2013(46):147-148.
-
3关于管辖权异议滥用问题的现象及建议[J].公民与法(审判版),2016,0(3):29-29.
-
4李白平.对《证据规定》第三十五条之我见[J].特区法坛,2005(2):37-38.
-
5侯希斌,刘伟.当事人利用管辖权异议,恶意拖延诉讼现象的原因分析及对策建议[J].科技与企业,2013(17):246-246.
-
6童兴芝,邓礼鹏.对我国举证时限制度的思考[J].法制与经济,2009(21):64-65.
-
7沈娜.浅析新民事诉讼法下的举证时限制度[J].法制博览(名家讲坛、经典杂文),2014(9Z):227-227.
-
8刘秀明.我国古代民事被告不出庭考析[J].广西社会科学,2010(8):59-62.
-
9曹素馨.补充侦查制度的利弊及完善之思考[J].金卡工程,2008,12(6):46-47.
-
10麻华.对举证时限制度的功能考察——以“证据适时提出”为中心[J].西部法学评论,2002(4):52-5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