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释“對” 被引量:7

Explaining “Dui”(對)
下载PDF
导出
摘要 古文字中,“對”字的构形取象,目前学术界尚无定说。本文首先从甲骨文切入,利用出土器物材料,证明“對”字所从之“ ”“工”即古代收丝器,然后通过《说文》中从“ ”之“黹”、战国文字中从“ ”之“ ”、甲金文“對”等字形体的比较分析.认为“對”等字所从之“ ”的构形取象来自“织绣积绕丝线物品”,与《说文》“ 生 ”之“ ”有别;最后得出结论,“對”是一个会意字,会“以手持区或工积绕丝纱” This article is going to discuss the problem of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charcter 'Dui'(對). Beginning with in- scriptions on bones or tortoise shells. we can prove that ' ' or '工' was an instrument for collecting silk; then through comparative analysis on the character ' ' in Shouwen jiezi (说文解字), ' ' in the Warring State charactersand '對' in inscriptions on bones or tortoisc shclls by making unearthed utensils. We consider that '對' is a' Huiyi Zi' (会意字), which means handing a silk collecting tool to wind silk thread.
作者 程邦雄
出处 《古汉语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56-58,共3页 Research in Ancient Chinese Language
关键词 取象 《说文》 无定 古文字 构形 字形 会意字 出土器物 甲骨文 甲金文 ancient Chinese character explaining Dui(對)
  • 相关文献

参考文献8

  • 1徐中舒.《甲骨文字典》[M].四川辞书出版社,1990.200. 被引量:19
  • 2曾良.敦煌文献词语考释五则[J].语言研究,2000,20(4):117-119. 被引量:4
  • 3杨树达著..积微居小学述林[M].北京:中华书局,1983:322.
  • 4何琳仪1998.《战国古文字典》“工”条,中华书局. 被引量:1
  • 5赵诚1983.《古文字发展过程中的内部调整》,载《古文字研究》第10辑,中华书局. 被引量:1
  • 6陈维稷主编..中国纺织科学技术史 古代部分[M].北京:科学出版社,1984:470.
  • 7郭沫若著..甲骨文字研究[M].北京:科学出版社,1962:336.
  • 8夏渌.造字形义来源非一说[J].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1987,41(2):90-98. 被引量:5

二级参考文献3

  • 1《敦煌变文校注》,第336页.第933页. 被引量:1
  • 2录文参《敦煌愿文集》第973—974页。 被引量:4
  • 3王符:《潜夫论》,上海古籍出版社(影印本),1990年 被引量:3

共引文献25

同被引文献68

引证文献7

二级引证文献8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