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安徽史学》
2000年第2期65-68,64,共5页
Historical Research In Anhui
参考文献2
-
1.《陈独秀著作选》第1卷[M].上海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第64页. 被引量:12
-
2.《陈独秀著作选》第2卷[M].上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446、461、454、461、316、316、471、403页. 被引量:39
共引文献40
-
1牟德刚.中国共产党在非基督教运动中的立场态度及其历史意义[J].江汉论坛,2004(8):106-108. 被引量:4
-
2张洪波,葛善泽.五四前后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能在中国迅速传播?[J].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2004(4):49-53. 被引量:7
-
3高瑞泉.现代性与中国文化精神的近代转向[J].江苏社会科学,2001(6):65-72. 被引量:7
-
4董根明.陈独秀民众运动观的嬗变初探[J].安徽史学,2002(4):60-64.
-
5周建超.论“五四”时期陈独秀的改造国民性思想[J].江海学刊,2004(6):140-145. 被引量:3
-
6王福湘.“革命的前驱者”与“精神界之战士”(二)——陈独秀与鲁迅启蒙思想的比较[J].鲁迅研究月刊,2005(2):43-54. 被引量:1
-
7王福湘.“革命的前驱者”与“精神界之战士” 陈独秀与鲁迅比较观(一)[J].鲁迅研究月刊,2005(1):42-52. 被引量:1
-
8张志梅,陆文培.大革命时期陈独秀对革命转变问题的探索[J].安徽史学,2000(2):69-72. 被引量:1
-
9顾红亮.胡适对Pragmatism的翻译及其意蕴[J].江淮论坛,2005(3):107-112. 被引量:4
-
10张旺清,罗玉明.马克思的五种社会形态理论与陈独秀的“二次革命论”[J].安徽史学,2005(3):104-107. 被引量:4
同被引文献9
-
1杨乐平.陈独秀前期民主思想浅议[J].浙江社会科学,2004(6):156-162. 被引量:4
-
2邓文金.试论陈独秀民主思想的演进[J].党史研究与教学,2006(4):32-41. 被引量:5
-
3欧阳云梓.论陈独秀的妇女人权保障思想[J].河北学刊,2009,29(3):238-240. 被引量:3
-
4高力克.革命进化论与陈独秀的启蒙激进主义[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42(3):32-39. 被引量:7
-
5姜金林.《共产党宣言》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早期探索的影响——以陈独秀为个案[J].湖北社会科学,2010(6):14-17. 被引量:3
-
6郑丽平.陈独秀的东西文化观评析[J].南京社会科学,2010(9):127-132. 被引量:2
-
7洪小夏.陈独秀民主思想论析[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15(3):279-282. 被引量:2
-
8张宝明.从高调到低调:陈独秀前后民主观的再审视[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31(4):32-36. 被引量:1
-
9贾可卿.略论陈独秀民主思想发展的三个阶段[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3,21(2):6-10. 被引量:3
-
1陆新之.企业谁也别说自己不差钱[J].中国制衣,2009(6):15-15.
-
2申春阳.培育增长点 发展快一点[J].决策探索,1999(11):30-31.
-
3杨佐平.张謇经济思想探析[J].经济问题探索,2007(9):187-190. 被引量:1
-
4曹彬.浅谈组织内部的冲突管理[J].中国西部科技,2009,8(8):57-58. 被引量:2
-
5杨丹娜,刘梁波.中西方政治理论的碰撞及其启示[J].西藏发展论坛,2004(1):24-26.
-
6刘霞辉.宏观经济蓝皮书总报告[J].学术动态(北京),2010(26):2-24. 被引量:1
-
7姜伟.论股份有限公司制度在清末民初的演进[J].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1):36-43. 被引量:5
-
8吴晓波.买办救国[J].领导文萃,2009(17):100-103.
-
9翁晟.东方不亮西方亮——曲线救国投亚澳[J].大众理财顾问,2010(6):74-75.
-
10吴海慧.林炳章的实业认识及其实践探析[J].莆田学院学报,2014,21(1):36-3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