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交往在社会历史发展中的作用
被引量:2
On the function of interchange in the historical development of the society
出处
《岭南学刊》
2001年第5期89-92,共4页
Lingnan Journal
同被引文献47
-
1张梅坤.马家浜文化罗家角时期的交往网络和信息传递[J].农业考古,1999(3):73-76. 被引量:2
-
2时平.东方与西方交往的嬗变[J].学海,1998(1):102-105. 被引量:2
-
3黄炎平.从绝对历史理性到交往理性——论西方近现代社会历史观的一个转向[J].求是学刊,1998,25(6):10-15. 被引量:5
-
4崔景明,陆韧.元、明、清时期云南边疆民族地区的对外经济交往[J].思想战线,1998,24(4):39-45. 被引量:4
-
5荆忠.试论交往的历史形式、特性和社会功能[J].学术界,1997(5):29-33. 被引量:3
-
6马利芳.浅析贸易交往中的中西文化差异[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00,22(S1):156-158. 被引量:2
-
7丁进军.晚清中国与万国邮联交往述略[J].历史档案,1998(3):94-98. 被引量:4
-
8林家恒.古代福建对日交往及其影响[J].福建论坛(文史哲版),1997(4):68-72. 被引量:2
-
9郭亚非,王菊映.云南与东南亚各国的早期经济交往[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7,29(2):38-41. 被引量:5
-
10林延清.乾嘉时期天津与英国的三次交往[J].清史研究,1996(2):88-91. 被引量:1
-
1马雪萍.马克思主义史学在东西方历史命运的考察[J].历史研究,1989(3):68-82. 被引量:3
-
2李久昌.论战国赵都中牟的历史地位[J].史学月刊,2005(4):22-27. 被引量:3
-
3陈沫吾.当代家庭文化小议[J].文史杂志,2002(6):8-10. 被引量:1
-
4郑剑顺.林则徐对“夷情”的探访及认识[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33(2):146-150. 被引量:3
-
5刘彦君.改革与发展 回望中国话剧30年[J].中国戏剧,2009(1):5-9.
-
6段凤龙.党取得巨大成就的原因简析——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90年的伟大历程[J].内蒙古财经学院学报(综合版),2011,9(4):6-9.
-
7周龙祥.例谈用新史观评价历史事件[J].新高考(语文学习),2011(5):75-75. 被引量:1
-
8杨广晖,罗建河.从封闭到开放:日本劳动力市场的发展及启示[J].国际经济合作,2009(9):54-57. 被引量:1
-
9杨津涛.刘香成眼中的中国梦[J].国家人文历史,2013(17):12-13.
-
10韩光辉,林玉军,王长松.宋辽金元建制城市的出现与城市体系的形成[J].历史研究,2007(4):42-62. 被引量:1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