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社会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34-50,共17页
Sociological Studies
参考文献46
1 何景熙,王建敏主编..西方社会学说史纲[M].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1995:513.
2 吕炳强.1998,《伽达默的诠释理论与助人专业的实践》,6月20日在香港现象学会上宣读的未刊稿 被引量:1
3 吕炳强.《凝视和社会行动》[J].社会学研究,2000,(3). 被引量:1
4 马克思,恩格斯著,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编..马克思恩格斯选集 第1卷 上[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2册(803).
5 宋林飞著..西方社会学理论[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7:595.
6 于海.《西方社会思想史》,43页,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1997. 被引量:4
7 Bourdieu, Pierre (trans. by Richard Nice) 1977, Outline of A Theory of Practice, Cambridge :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被引量:1
8 Bourdieu, Pierre(trans. by Chris Turner)1987, "Legitimation and Structured Interests in Weber' s Sociology of Religion." in Sam Whimster and Scott Lash (eds.), Max Weber, Rationality and Modernity, London: Allen & Unwin. 被引量:1
9 Bourdieu, Pierre( trans, by Richard Nice) 1990a, The Logic of Practice, Cambridge : Polity Press. 被引量:1
10 Bourdieu, Pierre ( trans, by Matthew Adamson) 1990b, In Other Words, Cambridge : Polity Press. 被引量:1
同被引文献475
1 刘江涛,李申.论网络时代的价值冲突[J] .上海社会科学院学术季刊,2001(3):37-45. 被引量:7
2 周光辉,周笑梅.互联网对国家的冲击与国家的回应[J] .政治学研究,2001(2):37-46. 被引量:58
3 唐钧.中国的城市贫困问题与社会救助制度[J] .江海学刊,2001(2):46-51. 被引量:44
4 孙立平.社区、社会资本与社区发育[J] .学海,2001(4):93-96. 被引量:123
5 王处辉.中国社会思想史研究的历史回顾与瞻望[J] .社会学研究,2000(1):40-50. 被引量:14
6 李培林.中国早期现代化:社会学思想与方法的导入[J] .社会学研究,2000(1):88-101. 被引量:20
7 布迪厄,强世功.法律的力量——迈向司法场域的社会学[J] .北大法律评论,1999(2):496-545. 被引量:109
8 刘宏.网络启示:后传播时代的到来[J]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00,25(6):8-11. 被引量:12
9 周宪.文化工业—公共领域—收视率——布尔迪厄的媒体批判理论[J] .国外社会科学,1999(2):71-75. 被引量:15
10 李猛.论抽象社会[J] .社会学研究,1999(1):3-30. 被引量:174
引证文献8
1 李艳培.布尔迪厄场域理论研究综述[J] .决策与信息(财经观察),2008(6):137-138. 被引量:85
2 吕炳强,刘保禧(翻译).现象学在社会学里的百年沧桑[J] .社会学研究,2008(1):27-52. 被引量:16
3 刘拥华.布迪厄的“终生问题”[J] .社会学研究,2008(4):113-137. 被引量:22
4 刘拥华.从二元论到二重性:布迪厄社会观理论研究[J] .社会,2009,29(3):101-132. 被引量:15
5 刘忠魏.时间、行动与他性——“社会科学困境”的另一个构想[J] .社会学评论,2016,4(1):56-69. 被引量:3
6 谢立中.《社会学研究》与当代中国社会学理论研究[J] .社会学研究,2016(6):1-24. 被引量:7
7 王馥沁.布迪厄“场域—惯习”理论对口译译员的影响[J] .牡丹江大学学报,2017,26(2):140-141. 被引量:1
8 本刊编辑部.2001:中国社会学前沿报告[J] .社会学研究,2002(2):1-29. 被引量:21
二级引证文献166
1 刘海明,古凤.元宇宙媒介场域的伦理审视与道德规制[J] .新媒体与社会,2022(1):105-122. 被引量:2
2 柯兰君,高晓雪,谢静.全球背景下社会学领域的中国研究和中国的社会学——共享的知识与不同的研究视角[J] .中国研究,2021(1):3-18.
3 袁靖华,邓洁.全球网络FTY的“寡头垄断铁律”:特性、根源及破解之道[J] .传媒论坛,2023,6(15):24-29.
4 李军,冉志.我国贫富差距的社会原因分析——以社会转型为背景的解析[J] .西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30(4):80-83. 被引量:1
5 耿松松,庞圣民.社会与社会世界的二重性[J] .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14(S1):8-11.
6 张小龙.“理解”与社会学的现象学转向[J] .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42(5):18-22. 被引量:3
7 唐斌尧.20世纪90年代以来关于社会公正问题研究述评[J] .教学与研究,2005(1):69-76. 被引量:2
8 张鲲.陕西省足球暴力产生的社会因素分析[J]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5,28(11):1469-1471. 被引量:2
9 吴业苗.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主体的错位与调适[J] .浙江社会科学,2006(1):95-101. 被引量:15
10 方青,宋文娟.完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约束性思考[J] .合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23(1):31-34. 被引量:1
1 张敦福.美国互动论者对社会问题的阐述[J] .国外社会科学,1997(6):29-31. 被引量:11
2 张有隽.关于民族志若干问题的探讨[J] .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7,20(S2):2-7. 被引量:8
3 岳天明,王倩.农村生男偏好的社会学互动论分析[J]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47(4):110-115. 被引量:2
4 潘建雄.文化融合断想[J] .社会,1985,5(6):39-39.
5 朱立言,雷强.领导角色论[J] .成人高教学刊,2002(1):3-6. 被引量:4
6 帮子女带孙长辈该怎么做?[J] .中国老年,2014,0(23):19-20.
7 曹荣山.积极将人口计生工作融入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J] .人口与计划生育,2008(9):28-28.
8 金志云,孙其昂.互动论与思想政治工作的新理解[J]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2(1):6-10. 被引量:4
9 阎云翔.小地方与大议题:用民族志方法探索世界社会[J] .世界民族,2014(1):54-58. 被引量:10
10 赵放.论技术和制度的关系及其在经济增长中的作用[J] .当代经济研究,2003(1):35-39. 被引量: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