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0年第4期32-40,共9页
Theoretical Studies in Literature and Art
参考文献24
-
1凌远征著..新语文建设史话[M].开封:河南大学出版社,1995:343.
-
2陈独秀1918年4月15日致钱玄同信,引自《独秀文存》卷三"通信",安徽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 被引量:1
-
3王充.《论衡·自纪篇》. 被引量:5
-
4刘师培.《论文杂记》,收入钱玄同等编《刘申叔先生遗书》,宁武南氏排印本1936年. 被引量:1
-
5朱维铮主编.《刘师培辛亥前文选》,三联书店,1998年版,第5、319、106、123—131、134页. 被引量:2
-
6钱玄同.《中国今后之文字问题》(1918年3月14日致陈独秀信). 被引量:1
-
7《中国新文学大系》第一集《建设理论集》(胡适编),上海良友图书印刷公司1935年版,上海文艺出版社1980年影印本. 被引量:1
-
8海德格尔.《论人道主义的信》. 被引量:1
-
9Heidegger,Brief Uber den Humanismus, in Wegmarken, S. 311. 被引量:1
-
10张汝伦著..历史与实践[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5:487.
共引文献111
-
1李崇兴.《元典章·刑部》的语料价值[J].语言研究,2000,20(3):83-87. 被引量:7
-
2黄开发.周作人的文学观与功利主义[J].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04(3):241-257. 被引量:4
-
3黄开发.文学现代性与启蒙现代性的同途与歧路——论五四文学革命前期的文学观念[J].江淮论坛,2002(3):94-101. 被引量:4
-
4高玉.重审"五四"白话文学理论[J].学术月刊,2005,37(1):70-75. 被引量:3
-
5王风.文学革命与国语运动之关系[J].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01(3):75-96. 被引量:28
-
6姜玉琴.新文学发生期的理论分歧与选择——试论陈独秀、胡适对中国新文学的影响[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43(6):111-116. 被引量:1
-
7陈爱中,罗振亚.论实证思维对新诗语言的影响[J].江汉论坛,2005(10):102-105.
-
8岳凯华.五四新文学:功利与审美的互渗[J].中国文学研究,2005(4):71-74.
-
9林韵然.“普罗”还是“通俗”?——“大众文学”的两副面孔[J].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06(1):99-110. 被引量:6
-
10李宗刚.新式教育下的学生和五四文学的发生[J].文学评论,2006(2):100-107. 被引量:10
同被引文献42
-
1刁科梅.扎米亚京文艺美学思想初探[J].俄罗斯文艺,2003(6):32-35. 被引量:2
-
2全炯俊.“二十世纪中国文学论”批判[J].文艺理论研究,1999(3):41-47. 被引量:20
-
3吴晓东.中国现代文学中的审美主义与现代性问题[J].文艺理论研究,1999(1):12-20. 被引量:34
-
4钱中文.文学理论现代性问题[J].文学评论,1999(2):5-19. 被引量:117
-
5涂险峰.当代文学批评中的“现代性终结”话语质疑[J].文学评论,1999(1):28-36. 被引量:7
-
6徐新建,阎嘉.面对现实融汇中西——“西方文论与中国文论建设”学术讨论会综述[J].文学评论,1999(1):144-150. 被引量:6
-
7吴兴明.现代性:检视20世纪中国文论的一种思路[J].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4):41-47. 被引量:13
-
8岑雪苇.现代性迷误:从文学革命到革命文学[J].浙江学刊,1999(6):114-120. 被引量:2
-
9逄增玉.现代性与中国现代文学的几个基本问题[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8(3):8-14. 被引量:15
-
10李欧梵,沈玮,朱妍红.探索“现代”──施蛰存及《现代》杂志的文学实践[J].文艺理论研究,1998(5):41-52. 被引量:24
-
1王月鹏.他者的意味[J].美文(上半月),2006,0(7):66-68.
-
2王磊光.评喻之之小说集《十一分爱》[J].文学教育,2015(8):106-107.
-
3郑茗元.《尤利西斯》语言诗性化的嬗变轨迹[J].芒种,2012(8):195-196.
-
4魏天无.中学生网络写作的语言机制[J].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30(5):9-11. 被引量:1
-
5李玲.认知语言学视角下对王维田园诗歌的解读[J].小说月刊(下半月),2014(3):5-5.
-
6王萍.从比喻看余华小说创作的转型[J].皖西学院学报,2008,24(6):91-94. 被引量:2
-
7杨正和.被侮辱和被损害的女人——读赫尔岑的《偷东西的喜鹊》[J].俄罗斯文艺,2000(3):55-56.
-
8王芳玲.文言与白话——论周作人的启蒙立场[J].西南科技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27(6):74-77. 被引量:1
-
9张东杰.先秦两汉女性文学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和影响[J].大众文艺(学术版),2011(16):167-167.
-
10田淑晶.悖论诗语的构建及其相关问题[J].理论界,2014(7):149-15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