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州市2001~2002年消灭脊髓灰质炎策略实施效果评价
被引量:2
出处
《预防医学文献信息》
2004年第1期109-110,共2页
Liferatue and Information On Preventine Medicine
参考文献2
1 迮文远主编..计划免疫学 第2版[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1:635.
2 张荣珍,杨俊峰,王晓军,刘晓强,左树岩,张兰香,周军,于竞进.中国2000年急性弛缓性麻痹病例监测系统运转情况分析[J] .中国计划免疫,2001,7(6):315-318. 被引量:65
二级参考文献3
1 张荣珍,曹雷,王晓军,张兰香,张兴录,周军,于竞进.中国1999年急性弛缓性麻痹病例监测系统现状[J] .中国计划免疫,2000,6(6):321-324. 被引量:11
2 徐爱强,于竞进.全球今后消灭脊髓灰质炎的主要技术问题与展望[J] .中国计划免疫,2001,7(1):50-53. 被引量:45
3 Lisa A.Lee.全球消灭脊髓灰质炎的进展[J] .中国计划免疫,2001,7(2):115-118. 被引量:21
共引文献64
1 刘素芹,张清华,李哲.淮北市实施消灭脊髓灰质炎策略的效果分析[J] .淮海医药,2004,22(5):366-367.
2 林永杰,罗耀星,邵晓萍,吴承刚,雷仁宇.广东省2003年急性弛缓性麻痹病例监测结果分析[J] .疾病监测,2004,19(8):297-299. 被引量:5
3 陈秀丽,营亮,梁晓雷.连云港市2003年急性弛缓性麻痹病例监测分析[J] .江苏预防医学,2004,15(3):48-49. 被引量:1
4 郑焕英,黄平,陈秋霞,林永杰,柯昌文,罗耀星.广东省2003年急性弛缓性麻痹病例病原流行病学分析[J] .中国计划免疫,2004,10(6):361-363. 被引量:3
5 张忠林,龚成.某市急性驰缓性麻痹监测系统运转情况评析[J] .现代预防医学,2005,32(5):486-487.
6 朱洪鸣,黄国祥.常州市武进区1994年~2003年AFP病例监测结果分析[J] .江苏预防医学,2005,16(2):20-21. 被引量:3
7 覃志英,方刚,付清培,漆琪,秦明晖,张淑琼,曾义学,何惠,杨怡艳,骆英.四川省2003年急性弛缓性麻痹病例监测系统运行状况[J] .预防医学情报杂志,2005,21(4):412-414.
8 陈轮,余永清,苏华瑜,何琼芬.2004年湛江市急性弛缓性麻痹病例监测系统运行状况分析[J] .广西预防医学,2005,11(6):358-360.
9 陈轮,余永清,陈允喜,何琼芬,杨月明.湛江市2004年维持无脊髓灰质炎工作评价[J] .华南预防医学,2006,32(1):47-48.
10 杨月明,何琼芬,陈轮,陈治玲,戚佩玲.湛江市2004年急性弛缓性麻痹病例监测状况评析[J] .中国预防医学杂志,2006,7(3):197-198.
同被引文献7
1 林永杰,罗耀星,邵晓萍,吴承刚,雷仁宇.广东省2003年急性弛缓性麻痹病例监测结果分析[J] .疾病监测,2004,19(8):297-299. 被引量:5
2 温宁,左树岩,尤雪丹,殷大鹏,梁晓峰.中国2003年急性弛缓性麻痹病例监测系统运转情况分析[J] .中国计划免疫,2004,10(6):321-323. 被引量:17
3 汤奋扬,冯永庄.江苏省2003年无脊髓灰质炎证实工作评价[J] .中国计划免疫,2004,10(6):358-360. 被引量:5
4 陈明亭.预防为主向前延伸的具体体现—《传染病防治法》修订的基本思路之一[J] .疾病监测,2005,20(1):44-46. 被引量:8
5 南兴远,何巨堂.1995~2004年甘肃省通渭县急性弛缓性麻痹病例监测结果分析[J] .疾病监测,2006,21(5):253-255. 被引量:4
6 杜红中.1996-2005年宝鸡市急性弛缓性麻痹病例监测分析[J] .疾病监测,2007,22(8):526-528. 被引量:3
7 张荣珍,杨俊峰,王晓军,刘晓强,左树岩,张兰香,周军,于竞进.中国2000年急性弛缓性麻痹病例监测系统运转情况分析[J] .中国计划免疫,2001,7(6):315-318. 被引量:65
1 谭洁.深圳市1993~1995年急性驰缓性麻痹病例监测状况分析[J] .广东卫生防疫,1996,22(4):81-82.
2 (National Laboratory for Poliomyelitis surveillance Chinese Academy of Preventive MedicineBeijing, 100050) On the basis of routine immunization of poliomyelitis , most of the Provinces (Autonomous Regions , Municipalities , the same below) performed t.中国消灭脊髓灰质炎的现况──1997年实验室监测报告[J] .中国计划免疫,1998,4(6):313-315. 被引量:1
3 赵福山.1996~2006年仙桃市医疗机构消毒监测结果分析[J]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2007,18(6):87-87.
4 廖晚珍.院内感染及其实验室监测[J] .江西医学检验,1994,12(4):5-8.
5 王忠意.奉化市1997年传染病实验室监测[J] .浙江预防医学,1998,10(12):714-714.
6 卓家同,王树声,杨宏徽,杨进业,韦波,董柏青,耿文奎.广西消灭脊髓灰质炎策略及消灭脊髓灰质炎研究[J] .广西预防医学,2004,10(3).
7 杨保平,张荣珍.消灭脊髓灰质炎策略[J]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1991,12(1):47-52. 被引量:7
8 刘玉会,罗朝碧,田应桥.涪陵区1990—2000年急性弛缓性麻痹病例分析[J] .中国初级卫生保健,2003,17(4):59-60.
9 陈超,林琳,周剑惠,刘桂艳,付军,苑云杰,姜钟麟.消灭脊髓灰质炎策略的实施和评价[J] .中国卫生工程学,2002,1(4):243-244.
10 刘心勇,崔元凤,张向阳.黄山市消灭脊髓灰质炎策略实施效果评价[J] .疾病监测,2007,22(11):749-75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