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本文是西德Hilscher教授1989年9月在桂林“国外物理教育交流讲习班”上所作系列演讲中的一个,翻译时稍有删节。此讲习班是由国际交流组与广西师范大学联合举办的。
同被引文献5
-
1杜秉祺.学生对物理概念的相异构想有关研究的概述和趋向探讨[J].香港中文大学教育学报,1987,(1). 被引量:1
-
2杜秉祺 麦思源 等.中学生对物质粒子概念的相异构想--港穗两地比较[J].香港中文大学教育学报,1987,(2). 被引量:1
-
3于美芸.大学教学论[M].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89.. 被引量:1
-
4于美芸.《大学教学论》[M].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89. 被引量:1
-
5肖鸿飞,李萍.《大学物理》课程教学方法探讨[J].鞍山师范学院学报,2003,5(4):44-45. 被引量:2
二级引证文献6
-
1孟秀兰,鲁增贤,张亚茹,姚立新.“牛顿第一定律”教学设计探讨[J].物理教学探讨(中学教学教研版),2006,24(10):14-16. 被引量:2
-
2李林,单长吉,党兴菊.浅谈高校物理课程的教学[J].中国科技博览,2009(09X):119-119.
-
3吴迪,李贺,朱俊孔.前概念和相异构想的理解及启发[J].物理教师,2012,33(8):14-15. 被引量:5
-
4力昌英,万士保,谢柏林.大学物理教学方法体系的构建[J].物理与工程,2013,23(4):58-60. 被引量:5
-
5叶雪美.化学教学中学生前概念的发现和有效运用[J].成才之路,2013(33):82-82.
-
6孙伟河.经验心智 模型概念模型 科学模型——概念进阶学习的三级图式[J].中学物理,2020,38(2):6-11. 被引量:3
-
1Rémy Jost,张英伯,勾俊予,叶彩娟,李建华,朱文芳,曹一鸣,郭玉峰,Mylène Hardy.中法数学教育座谈会实录[J].数学通报,2009,48(9):1-6. 被引量:1
-
2陈省身.二十一世纪的数学[J].科技导报,1992,10(11):32-34. 被引量:5
-
3蔡怀新.西德见闻[J].国际物理教育通讯,1992(9):15-18.
-
4杨再石,沈芸.关于台湾地区“五年制工业专科学校适用”的《物理》教材研究报告[J].国际物理教育通讯,1991(7):36-39.
-
5李士.无反冲γ射线的共振吸收现象——穆斯堡尔效应[J].物理教学,2011(2):2-4.
-
6《神探伽利略》未删节完整中译版推出[J].岁月(推理)(下半月),2012(12).
-
7小沼通二.日中物理教育交流的意义[J].国际物理教育通讯,1991(7):1-3.
-
8恽瑛.祝贺赵凯华先生80寿辰[J].物理与工程,2009,19(5):2-3.
-
9陈兰临,郭润秀,姚公强.谈谈借减法与退商、负商问题——兼对《连高商算理》一文质疑[J].齐鲁珠坛,2001,0(2):13-16.
-
10彭艳君,张凯,朱文芳.中日数学教育交流研讨会综述[J].数学通报,2010,49(2):60-62. 被引量: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