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一世纪文艺学发展与中国现代人格建设
被引量:3
Development of Art and Literature in the 21st Century and Personality Construction in Contemporary China
出处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41-46,共6页
Theoretical Studies in Literature and Art
参考文献10
-
1《知识分子应该干什么》,祝勇编,时事出版社,1999年1月版第429页. 被引量:2
-
2《马克思恩格斯全集》,人民出版社,第25卷第927页,第23卷第649页. 被引量:1
-
3.《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0卷)[M].人民出版社,1971年版.第582页. 被引量:34
-
4.《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3卷)[M].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 被引量:110
-
5英格尔斯.《人的现代化》中译本,四川人民出版社,1985年第10页. 被引量:1
-
6钱中文著..文学理论:走向交往对话的时代[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431.
-
7.《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2卷)[M].人民出版社,1956—1985年版.第56页、第57页、第113页. 被引量:38
-
8江泽民.《在全国宣传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人民日报》1994年1月24日. 被引量:1
-
9缪俊杰.《"文学艺术与精神文明"学术研讨会纪要》,《作家报》1995年6月24日. 被引量:1
-
10.《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2卷)[M].,人民出版社1962年版.. 被引量:4
共引文献166
-
1于桂芝.劳动和休闲的哲学基础——马克思关于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再认识[J].社会科学战线,2004(4):235-237. 被引量:7
-
2陈其人.东西方经济发展同中有异的历史哲学——王亚南教授对经济史方法论的贡献[J].中国经济问题,2004(4):71-80. 被引量:1
-
3隽鸿飞.马克思历史理论的双重内涵及其文化学意义[J].史学理论研究,2004(3):20-28. 被引量:5
-
4徐亚文."以人为本"的法哲学解读[J].中国法学,2004(4):46-54. 被引量:29
-
5陈仕平.江泽民同志对马克思生产力理论的发展[J].毛泽东思想研究,2001(2):66-68. 被引量:1
-
6周振华.构建社会主义社会劳动和劳动价值理论的若干问题[J].学术月刊,2001,33(11):37-43. 被引量:7
-
7陈新田.论恩格斯晚年的小农观[J].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2004(5):33-35.
-
8王建伟.哲学视界中的新时代特征[J].理论前沿,2004(20):37-38. 被引量:1
-
9孙国华,何贝倍.人权与社会主义法治[J].法学家,2001(6):3-9. 被引量:1
-
10姜天明.畜牧业与澳大利亚国家的建立[J].世界历史,2001(4):38-43.
二级引证文献26
-
1郑万林.艺术思维训练与原创能力培养[J].广西教育学院学报,2009(2):156-158. 被引量:4
-
2周全星.汪曾祺的人文精神解读[J].河南科技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38(2):123-126. 被引量:1
-
3赖大仁.文学精神价值重建的必要与可能——近十年来文学精神价值重建问题讨论述评[J].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05,19(1):141-148. 被引量:1
-
4杨立元,董朝刚.新现实主义小说人文精神的审美向度[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28(6):102-108. 被引量:1
-
5黄曼君.“视界融合”中的生命之流——中国20世纪新文学现代品格的动态考察[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44(6):100-109. 被引量:1
-
6胡鹏林,陈春生.理性精神对文学可能作出的贡献[J].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28(2):73-76. 被引量:1
-
7任美衡.近三十年茅盾文学奖审美经验反思[J].小说评论,2011(3):4-11. 被引量:5
-
8吴金华.巴赫音乐创作的思想性与人文性探论[J].龙岩学院学报,2011,29(4):42-45. 被引量:1
-
9崔跃芳.论巴赫音乐中的人文主义思想[J].大舞台,2014(6):145-146. 被引量:1
-
10张姗姗.民族文化的原色魅力——论马金莲小说的乡土乐园图式[J].特立学刊,2015,0(2):29-32.
-
1周力军.论人格建设[J].生态文化,2001(4):57-58.
-
2乌耕.告别“中国式母亲”[J].祝你幸福,2007,0(9):13-14.
-
3李月红.文学评价与文学价值标准问题[J].赤子,2014(4):57-57.
-
4杨小春.加强中华诗词的世界性[J].中华诗词,2005(5):56-56.
-
5邓时忠.民族性的发掘、阐扬和批判──寻根小说与魔幻现实主义[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96,17(3):136-141. 被引量:2
-
6艾晓明.香港,作为小说的主人公——读刘以鬯新作《岛与半岛》[J].文学自由谈,1993,0(4):131-133.
-
7刘永莉.老舍创作对“改造国民性”问题的思考[J].齐鲁学刊,2003(3):128-130. 被引量:3
-
8蒋登科.诗人的人格建设[J].山花,1989(11):67-68. 被引量:1
-
9崔卫平.塔丢茨·罗兹维克诗二首[J].诗刊,2001(1):45-46.
-
10詹姆斯·罗兹,B·B·萨姆斯,陈优娜.伯特;墨特和幽灵的故事[J].儿童文学选刊,2016(4):39-4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