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泽民同志对马克思生产力理论的发展
被引量:1
The Development to Marxist Productive Forces Theory By Jiang Zemin
出处
《毛泽东思想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66-68,共3页
Mao Zedong Thought Study
参考文献6
-
1.《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0卷)[M].人民出版社,1971年版.第582页. 被引量:34
-
2.《中共中央关于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若干重要问题的决议》[N].《人民日报》,1996年11月14日. 被引量:50
-
3《人民日报》1995年5月29日读者来信:《祁东县农村修谱风扫描》. 被引量:32
-
4.《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9卷)[M].人民出版社,1972.第372页. 被引量:18
-
5.《国务院行政机构设置和编制管理条例》[N].《人民日报》,1997年8月10日. 被引量:60
-
6.《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173页. 被引量:212
共引文献375
-
1邓海英.论马克思恩格斯美学思想中的和谐观[J].文教资料,2006(1):26-27.
-
2张历历.试论中日关系中的“历史认识问题”[J].国际论坛,2004,6(4):27-33. 被引量:5
-
3隽鸿飞.马克思历史理论的双重内涵及其文化学意义[J].史学理论研究,2004(3):20-28. 被引量:5
-
4王志刚.APEC与多边贸易体制[J].甘肃政法学院学报,2002(1):68-71. 被引量:1
-
5张琼华,徐婷.试论我国法治现状及法律文化建设[J].理论月刊,2001(10):27-28.
-
6袁曙宏,董文媛.孙中山、华盛顿宪政实践过程和结果之比较[J].法学,2004(9):24-34. 被引量:2
-
7赵世义.宪法学的方法论基础[J].法学评论,2002,20(3):3-7. 被引量:9
-
8齐鹏飞.邓小平与香港“后过渡时期”的中英外交斗争[J].当代中国史研究,2004,11(4):59-71. 被引量:4
-
9贠杰.略论马克思主义的生命力——兼评《走近马克思》[J].政治学研究,2002(4):93-96.
-
10钱守云,刘宾.邓小平对开辟中国现代化建设新道路的贡献[J].毛泽东思想研究,2001(2):78-81. 被引量:3
同被引文献2
-
1方樟顺.周恩来与防灾减灾[M].北京:中央义献出版社,1995. 被引量:1
-
2孟昭华.中国救灾史(现代部分)|M].水利电力出版社,1989. 被引量:1
-
1李红钦.传统生产力概念的认识误区与马克思生产力理论的新解读[J].商丘师范学院学报,2009,25(2):101-102. 被引量:4
-
2李维森.马克思生产力理论发展的三个阶段[J].经济科学,1984(6):10-18.
-
3王巧玲.“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发展的最新成果[J].河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3(4):9-11.
-
4李春华.文化生产力:丰富和发展马克思生产力理论的新视角[J].马克思主义研究,2009(9):72-79. 被引量:9
-
5王学荣.论中国式的生态生产力[J].教育科学文摘,2014,33(2):38-39.
-
6王燕.论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的理论创新[J].洛阳师范学院学报,2003,22(4):21-23.
-
7王学东.坚持理论创新,不断开拓马克思主义理论发展的新境界[J].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2002(6):5-7.
-
8王明初.“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及其对邓小平理论的发展[J].海南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17(4):97-100.
-
9文木.研究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对邓小平理论丰富和发展的一项富有特色的重要成果──评《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的光辉典范》[J].发展论坛,2001(8):64-64.
-
10吴学琴.试论马克思关于“生产力”的理论[J].学术界,1998(1):12-15. 被引量: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