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cqvip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生化他感物质的收集与分离
被引量:
15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从化感物质的自然释放途径入手,综述叶片挥发物质、降雨淋溶物质、根系分泌物及以上三者代谢的中间产物等四种化感物质的收集和分离方法并对各种方法进行讨论。
作者
王峰
张琪
蔡崇法
机构地区
华中农业大学资源环境与农业化学系
出处
《科技进步与对策》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2期198-199,共2页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关键词
生化他感物质
生态系统
分离鉴定
分类号
S3 [农业科学—农艺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26
参考文献
3
共引文献
304
同被引文献
292
引证文献
15
二级引证文献
182
参考文献
3
1
方绮军,傅昀,程世清.
植物之间生化他感作用的研究及其应用[J]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1999,14(2):206-210.
被引量:11
2
孔垂华.
植物化感作用研究中应注意的问题[J]
.应用生态学报,1998,9(3):332-336.
被引量:243
3
翟明普,贾黎明.
森林植物间的他感作用[J]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1993,15(3):138-147.
被引量:59
二级参考文献
26
1
李绍文.
生态生物化学(二):高等植物之间的生化关系[J]
.生态学杂志,1989,8(1):66-70.
被引量:56
2
曹潘荣,骆世明.
茶园的他感作用研究[J]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1994,15(2):129-133.
被引量:31
3
骆世明,林象联,曾任森,孔垂华,曹潘荣,韦琦,邓兰桂.
华南农区典型植物的他感作用研究[J]
.生态科学,1995,14(2):114-128.
被引量:72
4
邓兰桂,孔垂华,骆世明.
木麻黄小枝提取物的分离鉴定及其对幼苗的化感作用[J]
.应用生态学报,1996,7(2):145-149.
被引量:84
5
胡江春,王书锦.
大豆连作障碍研究Ⅰ.大豆连作土壤紫青霉菌的毒素作用研究[J]
.应用生态学报,1996,7(4):396-400.
被引量:52
6
张宝琛 何素霞.斑唇马先蒿提出物生化相克作用的初步研究[J].生态学报,1981,1(3):227-233.
被引量:3
7
王九龄,林业科技通讯,1986年,11期,1页
被引量:1
8
Liu Y C,Quart J Chin Forest,1984年,17卷,1页
被引量:1
9
郭麟凤,辽宁林业科技,1983年,4期,49页
被引量:1
10
王子定,中华林学季刊,1982年,15卷,4期,1页
被引量:1
共引文献
304
1
别智鑫,张国贞,蔡永社,贺立虎.
核桃青皮化感物质初提溶剂的选择[J]
.杨凌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6(2):5-8.
2
蒋国斌,谈献和.
中药材连作障碍原因及防治途径研究[J]
.中国野生植物资源,2007,26(6):32-34.
被引量:19
3
姜莹.
落叶松不同状态阶段针叶凋落物他感作用研究[J]
.黑龙江生态工程职业学院学报,2010,23(5):38-39.
被引量:1
4
姜莹.
落叶松不同分解形态针叶枯落物他感作用研究[J]
.黑龙江生态工程职业学院学报,2009,22(6):54-55.
被引量:1
5
姜莹,黄万里.
落叶松针叶他感作用的初步研究[J]
.黑龙江生态工程职业学院学报,2009,22(4):70-71.
被引量:2
6
沈荔花,梁义元,何华勤,何俊,梁康迳,林文雄.
水稻化感生物测试方法的比较及应用[J]
.应用生态学报,2004,15(9):1575-1579.
被引量:7
7
聂呈荣,曾任森,骆世明,黎华寿,洪明祺,程莉琼.
三裂叶蟛蜞菊对水稻化感作用的初步研究[J]
.作物学报,2004,30(9):942-946.
被引量:15
8
王日明,赵梁军.
植物化感作用及其在园林建设中的利用[J]
.中南林学院学报,2004,24(5):138-142.
被引量:19
9
王岳,魏侠.
天然红松林对病虫害的自然控制机制[J]
.林业科技,2005,30(1):24-25.
被引量:1
10
莫美华,马红梅,肖启福,张鑫浩.
红汁乳菇醇提物对水稻、稗草的化感影响[J]
.生态学报,2004,24(12):2951-2954.
被引量:10
同被引文献
292
1
曾任森,林象联,谭惠芬,曾强.
蟛蜞菊根分泌物的异种克生作用及初步分离[J]
.生态学杂志,1994,13(1):51-56.
被引量:36
2
王树桐,曹克强,张凤巧,胡同乐.
中药丁香提取物对番茄灰霉病菌抑制作用及生防效果[J]
.植物病理学报,2005,35(S1):91-94.
被引量:27
3
李端,周立刚,姜微波,吴建勇,曹晓冬,唐静.
皂荚提取物对植物病原菌的抑制作用[J]
.植物病理学报,2005,35(S1):86-90.
被引量:23
4
魏道智,宁书菊,林文雄.
小麦根系活力变化与叶片衰老的研究[J]
.应用生态学报,2004,15(9):1565-1569.
被引量:71
5
李玫,廖宝文,郑松发,陈玉军.
无瓣海桑对乡土红树植物的化感作用[J]
.林业科学研究,2004,17(5):641-645.
被引量:44
6
李玉占,梁文举,姜勇.
苜蓿化感作用研究进展[J]
.生态学杂志,2004,23(5):186-191.
被引量:50
7
李锋民,胡洪营.
芦苇抑藻化感物质的分离及其抑制蛋白核小球藻效果研究[J]
.环境科学,2004,25(5):89-92.
被引量:79
8
王进闯,潘开文,李富华.
分子水平和土壤系统化感作用研究现状与展望[J]
.生态学杂志,2004,23(6):125-130.
被引量:12
9
牛晓磊,薛泉宏,涂璇,袁虎林.
6株生防放线菌对辣椒疫霉的皿内拮抗研究[J]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33(1):55-58.
被引量:22
10
李杨瑞.
植物的生化互作现象[J]
.土壤,1993,25(5):248-251.
被引量:29
引证文献
15
1
江贵波,曾任森.
化感物质及其收集方法综述[J]
.河南农业科学,2006,35(6):24-27.
被引量:43
2
王晗光,张健,杨婉身,冯茂松.
3种方法提取巨桉树根的化感成分分析报告[J]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30(4):464-467.
被引量:5
3
张茜,赵福庚,钦佩.
苏北盐沼芦苇替代互花米草的化感效应初步研究[J]
.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43(2):119-126.
被引量:17
4
李亮亮,李天来,张恩平.
作物化感作用研究进展[J]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25):7738-7740.
被引量:17
5
程智慧,佟飞,金瑞.
大蒜秸秆水浸液的抑菌作用和抑菌成分初步分析[J]
.西北植物学报,2008,28(2):324-330.
被引量:16
6
张黎,周青.
环境微生物基因组学的生态学管窥[J]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2008,16(5):1322-1325.
被引量:2
7
李瑞华,郭霞,黄晓亚,李亚雄,朱建兰.
红豆草根系分泌物对7种杂草的化感作用[J]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15):7059-7061.
被引量:3
8
叶协锋,邵惠芳,李琰琰,杨宇熙,陈秀华,刘国顺.
植物化感作用研究现状及其在烟草栽培中的作用展望[J]
.中国烟草学报,2009,15(6):75-80.
被引量:9
9
孙天旭,鲁法典,郑勇奇,张川红,李伯菁,王玲,杨晓燕.
外来树种火炬树化感作用的研究[J]
.林业科学研究,2010,23(2):195-201.
被引量:14
10
张彬,王书敏,刘小兵,王辉艳.
植物化感抑藻物质研究[J]
.给水排水,2011,37(4):115-121.
被引量:11
二级引证文献
182
1
王英,凯撒.苏来曼,李进,朱国强,宋铁珊,刘力.
不同苗龄伊贝母根系分泌物GC-MS分析[J]
.西北植物学报,2009,29(2):384-389.
被引量:11
2
谢静,郝小龙,朱柏霖.
大气压等离子体射流对水中铜绿微囊藻的灭活作用[J]
.环境工程学报,2015,9(4):1651-1658.
被引量:6
3
邓麟,曹金锁,王秦虎,常伟平.
植物化感作用研究进展[J]
.陕西农业科学,2007,53(4):81-83.
被引量:9
4
张岚,高素萍.
园林植物化感作用研究现状与问题探讨[J]
.浙江林学院学报,2007,24(4):497-503.
被引量:27
5
杨湘,赵兰枝,陈进洁,张允伟,王勇.
植物化感作用及其在园林绿化上的应用[J]
.山东林业科技,2007,37(5):99-101.
被引量:11
6
李富荣,陈俊勤,陈沐荣,虞依娜,陈蕾伊,李静,彭少麟.
互花米草防治研究进展[J]
.生态环境,2007,16(6):1795-1800.
被引量:35
7
林丽静,李奕震,周纪刚,徐平.
桉树次生代谢产物作为植物源农药的研究进展[J]
.广东林业科技,2007,23(5):72-75.
被引量:6
8
王学杰,王小东,昝京宜,范建立.
烟草连作效应分析及对策初探[J]
.河北农业科学,2008,12(4):6-7.
被引量:13
9
王婷,翟梅枝,贾彩霞,张瑞启.
核桃青皮中次生代谢物质的化感活性研究[J]
.西北林学院学报,2008,23(3):160-162.
被引量:20
10
王延鹏.
植物间化感作用研究概况[J]
.山东林业科技,2008,38(3):84-88.
被引量:13
1
韩晓增,邹文秀,潘凤娟.
不同耕作方式对重迎茬大豆产量影响的机理[J]
.大豆科技,2012(5):9-12.
被引量:6
2
霍建勇,刘静,冯辉,王玉刚.
番茄果实风味品质研究进展[J]
.中国蔬菜,2005(2):34-36.
被引量:75
3
邹耀洪,王林祥.
薏苡仁挥发物质化学成分的研究[J]
.林产化工通讯,1992,26(5):16-18.
被引量:1
4
邱鸿贵,何丽芬,沈伯钧,邱中良.
螟长距茧蜂对植物挥发物质的行为反应[J]
.昆虫学报,1989,32(2):129-135.
被引量:32
5
秦俊豪,聂呈荣,韩萌,芮艳兰,温莹,李君菲,黎华寿.
芝麻化感效应的释放途径研究[J]
.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31(4):1-5.
被引量:4
6
孔垂华,徐涛,胡飞.
胜红蓟化感作用研究 Ⅱ.主要化感物质的释放途径和活性[J]
.应用生态学报,1998,9(3):257-260.
被引量:121
7
叶协锋,邵惠芳,李琰琰,杨宇熙,陈秀华,刘国顺.
植物化感作用研究现状及其在烟草栽培中的作用展望[J]
.中国烟草学报,2009,15(6):75-80.
被引量:9
8
房立翠,汤锋.
化感物质释放机制研究进展[J]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31):17380-17381.
被引量:7
9
李雪利,李正,李彦涛,张文平,曾宪立,郑文冉,刘国顺,叶协锋.
植物化感作用研究进展[J]
.中国农学通报,2009,25(23):142-146.
被引量:44
10
高兴祥,李美,高宗军,赵亚,张宏军,李志强,宋国春.
外来入侵植物小飞蓬化感物质的释放途径[J]
.生态学报,2010,30(8):1966-1971.
被引量:33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0年 第12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