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化背景下的汉语文学批评
被引量:1
The Chinese Literature Criticism in the Globalization
出处
《文艺理论与批评》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108-115,共8页
Theory and Criticism of Literature and Art
参考文献10
-
1张小元.中国传统文论异质性的语言之维[J].文学评论,2000(6):31-33. 被引量:2
-
2昌切.民族身份认同的焦虑与汉语文学诉求的悖论[J].文学评论,2000(1):30-40. 被引量:16
-
3王光明.中国新诗的本体反思[J].中国社会科学,1998(4):153-169. 被引量:29
-
4郜元宝.“胡适之体”和“鲁迅风”[J].文学评论,1998(1):63-72. 被引量:16
-
5郑敏.语言观念必须革新──重新认识汉语的审美与诗意价值[J].文学评论,1996(4):72-80. 被引量:51
-
6张颐武.重估“现代性”与汉语书面语论争──一个九十年代文学的新命题[J].文学评论,1994(4):107-113. 被引量:12
-
7许明.文化激进主义历史维度──从郑敏、范钦林的争论说开去[J].文学评论,1994(4):114-120. 被引量:21
-
8范钦林.如何评价“五四”白话文运动──与郑敏先生商榷[J].文学评论,1994(2):112-117. 被引量:13
-
9郑敏.关于《如何评价“五四”白话文运动》商榷之商榷[J].文学评论,1994(2):118-122. 被引量:17
-
10郑敏.世纪末的回顾:汉语语言变革与中国新诗创作[J].文学评论,1993(3):5-20. 被引量:260
二级参考文献9
-
1陈思和.民间的浮沉——对抗战到文革文学史的一个尝试性解释[J].上海文学,1994,0(1):68-80. 被引量:245
-
2于坚.《穿越汉语的诗歌之光》[A]..《中国新诗年鉴1998》[C].花城出版社,1999年版.第1-17页. 被引量:12
-
3桂维明.《人文精神与全球伦理》.《人文论丛》1999年卷,武汉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被引量:1
-
4徐敬亚.《崛起的诗群—评我国新诗的现代倾向》[J].新叶,1982,11. 被引量:2
-
5《穿越汉语的诗歌之光》. 被引量:1
-
6欧阳江河.《'89后国内诗歌写作:本土气质、中年特征与知识分子身份》.《谁去谁留》,湖南文艺出版社1997年版. 被引量:3
-
7《知识分子写作或曰"献给无限的少数人"》. 被引量:1
-
8于坚.诗人及其命运[J].大家,1999,0(4):80-83. 被引量:8
-
9王家新.知识分子写作或曰“献给无限的少数人”[J].大家,1999,0(4):83-89. 被引量:6
共引文献369
-
1韩启云.白话文运动研究的回顾与前瞻[J].玉林师范学院学报,2022,43(4):68-73. 被引量:1
-
2耿纪永.从(后)现代到新保守主义——论郑敏新时期诗学与译诗的互动[J].现代中国文化与文学,2023(3):339-351.
-
3妥东.分裂的“本源”——鲁迅《野草》新探[J].现代中国文化与文学,2020(4):208-221.
-
4李萌羽,温奉桥.语言伦理与20世纪中国文学的审美建构[J].山东社会科学,2021(3):93-97. 被引量:3
-
5任传印,张立群.鲁迅杂文与佛教文化[J].绍兴鲁迅研究,2022(1):19-36.
-
6曾永恒,徐雁,刘敏.试论中国五四世界语运动[J].西昌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18(3):94-98.
-
7荣光启.本体话语与问题诗学——王光明的诗歌批评之旅[J].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6):73-78. 被引量:1
-
8钟军红.胡适“废文言倡白话”新议[J].鲁迅研究月刊,2001(6):53-56. 被引量:1
-
9李伟.现代性的追求——穆木天诗歌创作转型分析[J].文教资料,2007(34):96-98. 被引量:1
-
10张向东.当代诗歌的话语形式[J].西部法学评论,2006(3):172-173.
-
1刘艳芬.反思文学和文学理论自身——对“文学终结”讨论的一种回应[J].名作欣赏(学术版)(下旬),2007(5):132-134.
-
2朱霞.当代藏族汉语文学批评评述[J].西藏文学,2014(3):99-105. 被引量:4
-
3马莉.英国文学与中国文学对人文特性的不同关注[J].语文建设,2013,0(06Z):17-19. 被引量:6
-
4朱霞.色彩纷呈的批评实践与多元共生的批评话语——论当代藏族汉语文学批评[J].民族文学,2015(7):152-160. 被引量:1
-
5阎嘉.多元文化与汉语文学批评[J].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51(4):61-67. 被引量:1
-
6沈远铭.推动文本诗编创 彰显语文教学人文特性[J].新课程研究(上旬),2008(4):172-174.
-
7刘玉叶.重建中国文学之大传统——试论章太炎的文学思想[J].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28(2):42-44. 被引量:3
-
8王圣杰.《雷雨》中周朴园悲剧人生意蕴新论[J].阅读与鉴赏(教研),2008(11):36-38.
-
9刘勇,李春雨.郭沫若研究述评[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4):14-25. 被引量:6
-
10阎嘉.多元文化与汉语文学批评[J].文艺理论研究,2002(5):35-42. 被引量: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