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慑理论及其在实现中国统一过程中的作用
被引量:7
出处
《国际政治研究》
CSSCI
2004年第4期122-135,共14页
The 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Studies
参考文献2
-
1(美)詹姆斯·利雷(JamesR.Lilley),(美)楚克·唐斯(ChuckDowns)主编,华宏勋.台海危机:过去、现在、未来[M]新华出版社,2000. 被引量:1
-
2石志夫..中华人民共和国对外关系史[M],1994.
同被引文献115
-
1辛文.第四轮朝核六方会谈结束并发表《共同声明》[J].国外核新闻,2005(10):5-5. 被引量:1
-
2王顺义.揭开台军“毒蝎计划”的神秘面纱[J].两岸关系,2003(12):31-32. 被引量:1
-
3张亚中.中国和平崛起的困境与因应之道[J].学术前沿,2013(Z1):17-27. 被引量:8
-
4朱锋.第三轮朝核六方会谈与美国的策略变化[J].现代国际关系,2004(7):1-7. 被引量:1
-
5牛军.三次台湾海峡军事斗争决策研究[J].中国社会科学,2004(5):37-50. 被引量:18
-
6修春萍.试析美国台海政策与亚太利益[J].台湾研究,2004(6):10-16. 被引量:1
-
7朱锋.朝核问题六方会谈前途分析[J].现代国际关系,2005(1):26-33. 被引量:10
-
8孙升亮.台推动公民投票的主要历程、活动特点及影响评估[J].台湾研究,2004(4):7-13. 被引量:4
-
9王虎华.国际人道法的定义[J].政法论坛,2005,23(2):141-146. 被引量:7
-
10钱春泰.国际政治中武力的潜在运用:威逼与威慑[J].欧洲研究,2005,23(4):53-67. 被引量:12
引证文献7
-
1吕庆春.军事威慑与台湾问题[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4):1-3.
-
2李枏.布什政府对朝关系战略评估[J].当代亚太,2009(3):90-108. 被引量:1
-
3陈刚华.美国对中国国家声誉威慑政策的失败——以2005年澳门汇业银行案为中心[J].云南行政学院学报,2009,11(6):106-109.
-
4赵娟,邹霞.影响中国军事威慑的主要心理动力[J].云南社会科学,2011(3):5-9.
-
5刘红良.核威慑效应的生成及印巴核威慑的稳定性[J].南亚研究季刊,2011(3):20-25. 被引量:1
-
6朱旭.从孙子“全胜”战略看中国的和平崛起[J].西安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38(4):122-128. 被引量:2
-
7刘文戈,李致远.台湾海峡军事斗争中的人道法实践:回顾与展望[J].台海研究,2024(2):70-83.
-
1刘雁鹏.死刑威慑力争辩的梳理及解析[J].犯罪研究,2013(2):15-23. 被引量:2
-
2张贵龙.团结老挝侨界 支持祖国统一——在老挝华侨华人反“台独”促统一大会上的讲话[J].统一论坛,2004(3):25-26.
-
3阎学通.台湾问题对中国战略安全的威胁[J].台声,2004(7):4-5. 被引量:1
-
4杨发喜.在一个中国的前提下,什么问题都可以谈[J].求是,2003(12):39-39.
-
5北京隆重举行纪念黄埔军校建校80周年大会[J].统一论坛,2004(3):64-64.
-
6韩香.隋唐时期长安与中亚的交通[J].中国历史地理论丛,2002,17(2):128-134.
-
7郭震远.争取以和平的方式实现完全统一[J].台声,2004(7):16-17.
-
8钟荣芸.法经济学眼中的惩罚性赔偿制度[J].法制博览(名家讲坛、经典杂文),2014(4Z):174-175.
-
9陈屹立.惩罚性赔偿的根据与适用:法经济学观点[J].思想战线,2007,33(2):67-73. 被引量:10
-
10郑庆林.浅谈“和平统一、一国两制”[J].重庆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3,5(3):40-4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