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机械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2期39-45,共7页
Journal of Mechanical Engineering
参考文献3
-
1余俊,优化方法程序库OPB-1原理及使用说明,1989年 被引量:1
-
2李午申,焊接,1987年,8期,5页 被引量:1
-
3朱伟勇,最优化理论与应用,1986年 被引量:1
同被引文献26
-
1刘政军,李永奎,陈宏,刘臣,王春志.铁基高温耐磨堆焊焊条的设计[J].沈阳工业大学学报,2004,26(4):382-384. 被引量:11
-
2张炳范,李午申,曾悦坚.高强韧性焊条的研究[J].焊接学报,1993,14(4):227-232. 被引量:7
-
3YuheiKato,木佳.自动识别射线探测焊缝缺陷系统的研制[J].无损探伤,1994(2):31-37. 被引量:2
-
4北京大学数学系概率统计组.正交设计法[M].北京:石油化学工业出版社,1976.. 被引量:3
-
5李午申 张炳范 等.焊条的优化设计[J].焊接,1987,(8):5-10. 被引量:1
-
6张文钺.焊接热影响区韧性因子人工神经网络模型的建立[M].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1996.. 被引量:1
-
7王国珍.焊接缺陷诊断与咨询ES的设计[A]..计算机在焊接中应用的学术与技术交流论文集[C].山西太原,1996.101-111. 被引量:1
-
8樊丁.焊接热影响区性能的神经网络预测[A]..计算机在焊接中应用学术与技术交流论文集[C].山西太原,1996.. 被引量:1
-
9孙忠诚.焊缝X射线探伤实时成相自动评片系统的研究[A]..第七届全国焊接学术会论文集(3)[C].,1993.3-126-130. 被引量:1
-
10高清宝,阀门堆焊技术,1994年,501页 被引量:1
引证文献6
-
1李永奎,苏允海,刘政军,程江波,刘铎.高效低烟尘结构钢焊条的优化设计[J].沈阳工业大学学报,2006,28(4):375-378.
-
2李午申,张炳范,徐凯龄,宋庆义,宋炳章,孙舫.免预热耐磨堆焊焊条的研究[J].焊接学报,1997,18(2):1-5. 被引量:17
-
3李午申,宋炳章,冯灵芝,宋庆义.高硬度耐磨抗裂堆焊焊条的研制[J].中国机械工程,1999,10(11):1305-1308. 被引量:7
-
4李午申,巩孝军,冯灵芝.药芯焊丝的计算机辅助设计[J].机械工程学报,2001,37(7):44-46. 被引量:3
-
5刘军,董俊慧.计算机在定量焊接冶金中的应用及发展[J].焊接技术,2003,32(2):1-3.
-
6刘政军,李永奎,陈宏,刘臣,傅迎庆,牟力军.Cr-B-W-V系铁基高温耐磨堆焊合金的优化设计[J].沈阳工业大学学报,2004,26(2):133-136. 被引量:1
二级引证文献26
-
1王国平.抗磨耐热堆焊焊条的研究[J].合肥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27(10):1231-1233.
-
2李永奎,苏允海,刘政军,程江波,刘铎.高效低烟尘结构钢焊条的优化设计[J].沈阳工业大学学报,2006,28(4):375-378.
-
3张毅.计算机技术在焊接材料领域的应用及展望[J].黄山学院学报,2007,9(5):48-51. 被引量:2
-
4汤文博,郭云刚,魏建军,黄智泉.NbC-TiC耐磨高抗裂堆焊焊条的优化设计[J].表面技术,2008,37(6):36-38. 被引量:1
-
5汤文博,魏建军,黄智泉,郭云刚.Nb-Ti高抗裂耐磨堆焊焊条的研制[J].热加工工艺,2008,37(23):100-102.
-
6汤文博,郭云刚,魏建军,黄智泉.高抗裂耐磨堆焊焊条的研制[J].机械工程材料,2009,33(8):57-59.
-
7汤文博,郭云刚,魏建军,黄智泉.Nb-Ti系堆焊层的组织和耐磨性的研究[J].焊接,2009(8):37-40. 被引量:1
-
8汤文博,郭云刚,魏建军,黄智泉.原位复合(Nb-Cr-Ti)C堆焊金属的组织与性能[J].材料保护,2009,42(10):71-73.
-
9柳月静.Fe-Cr-B耐磨焊条的制备研究[J].现代焊接,2011(4):50-53. 被引量:1
-
10李午申,宋炳章,冯灵芝,宋庆义.高硬度耐磨抗裂堆焊焊条的研制[J].中国机械工程,1999,10(11):1305-1308. 被引量:7
-
1张炳范,李午申,曾悦坚,任德亮.焊条计算机辅助设计软件系统[J].焊接学报,1989,10(2):73-79. 被引量:8
-
2史庆南,李杰斌.挤压棒材平模计算机辅助设计软件系统[J].昆明工学院学报,1992,17(4):24-26.
-
3曾悦坚,李午申,张炳范,李志提.系列钛型高效铁粉焊条的计算机辅助设计[J].焊接,1992(9):6-10. 被引量:2
-
4李午申,曾悦坚,张炳范,李景华.碱性焊条熔滴过渡特性的研究[J].焊接,1992(6):6-10. 被引量:1
-
5高锡源,徐贵宝.铸钢工艺计算机辅助设计软件系统的开发应用[J].机车车辆工艺,1996(2):38-42.
-
6钱晓军.基于混合推理方式的工艺求解策略研究[J].南京师范大学学报(工程技术版),2008,8(2):74-7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