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中医药临床杂志》
2004年第5期400-401,共2页
Clinical Journ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参考文献4
1 Unprecedented collabaration indentifies new pathogen in record time. World Health Orgazition, 16April, 2003. http://www.who. int/csr/sarssarchive/2003- 04 - 16/en/ 被引量:1
2 周平安.传染性非典型肺炎中医病因病机治则述要[A]..中医药防治"非典"专家报告会论文集[C].,.10-12. 被引量:1
3 李家庚,余华新主编.中医传染病学.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1997.18 被引量:1
4 宋乃光主编.温病学·温病的辨证纲要.北京:学苑出版社,1995.18-20,150 被引量:1
同被引文献17
1 李杜荣.“五本归一法”在奇难重症中的应用[J] .河南中医,1996,16(2):47-48. 被引量:2
2 陈灏珠.实用内科学[M].1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2026-2033. 被引量:19
3 山田业广.素问次注集疏[M].北京:学苑出版社,2004:451. 被引量:5
4 秦玉龙.藏象杂议[C].广州:广州中医药大学各家学说论文集,2005:4. 被引量:1
5 陈四清,周仲瑛(指导).甲型H1N1流感中医辨治的思路与方法[J] .江苏中医药,2010,42(3):4-5. 被引量:14
6 吴同玉,李宇涛,李灿东,林科灿,林雪娟.“治未病”思想在肝癌防治中的运用[J] .福建中医学院学报,2010,20(2):42-43. 被引量:6
7 张星平,陈强,刘敬标.从“肺为娇脏”谈五脏的非均衡性[J] .中华中医药杂志,2010,25(6):827-829. 被引量:7
8 徐淑文.诸病从肝郁论治[J]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1999,5(1):44-45. 被引量:7
9 吴侃,许晓峰.浅谈“肺为华盖”在防治化疗后肺部感染频发中的意义[J] .浙江中医杂志,2011,46(7):527-527. 被引量:2
10 钱彦方,李炳文.扶正祛邪对相关疾病免疫功能影响的研究[J]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1999,5(12):6-9. 被引量:10
二级引证文献6
1 付兴,付义.从《黄帝内经》解剖管窥早期中医理论推演[J] .中华中医药杂志,2019,34(5):2219-2222. 被引量:8
2 张萌,段美丽,李昂.脓毒症心肌功能障碍中西医诊治进展[J] .北京中医药,2016,35(10):992-995. 被引量:5
3 张萌,段美丽,李昂.芪参活血颗粒治疗脓毒症心肌损伤的随机对照临床研究[J] .北京中医药,2017,36(9):785-788. 被引量:15
4 李长青,党赢,钱占红,师建平.“肺者,相傅之官,治节出焉”理论探微[J] .中华中医药杂志,2020,35(3):1123-1125. 被引量:9
5 李楠,张艺,黄潇,刘紫轩,张羽璐,向燕.基于“肺开窍于鼻”探讨治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中药鼻用制剂研究策略——以清开灵制剂为例[J]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20,26(19):68-75. 被引量:8
6 刘文杰,桓娜,孙敬辉,王承龙.基于“肺主治节”理论探讨冠心病的病机和治疗[J] .河北中医,2022,44(10):1736-1739.
1 王博,金英.肝郁脾虚证在形成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营养不良中的作用[J] .北方药学,2013,10(12):98-99. 被引量:1
2 郭佳.胃镜对铝碳酸镁治疗胆汁返流性胃炎的疗效观察[J] .实用医技杂志,2006,13(5):749-749. 被引量:3
3 盛秀芝,蔡溢,王涛.血清淀粉样蛋白A在糖尿病肾病早期诊断中的价值[J] .中国实验诊断学,2010,14(5):728-728. 被引量:5
4 张芳林,张闿珍.生长抑素与糖尿病[J] .国外医学(内分泌学分册),2001,21(1):1-3. 被引量:9
5 方炳森.也谈aVR导联的特殊作用[J] .心电学杂志,2005,24(1):61-61. 被引量:5
6 梁木.消渴病脾瘅的饮食疗法[J] .家庭中医药,2011,18(12):32-34.
7 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的临床与基础研究[J]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2007,28(2).
8 俞茂华,丛丽.ACEI和ARB在糖尿病治疗中的作用[J] .糖尿病之友,2004(4):24-24. 被引量:1
9 张文中,张建玲.肾实质性高血压的药物治疗[J] .甘肃医药,2010(1):29-31. 被引量:1
10 泉灵.温开水对于男人的六个特殊作用[J] .中国健康月刊,2010,29(9):70-70.
;